来自 趣事 2019-06-05 22:12 的文章

本溪日报

古代文人在书房中,常喜欢把玩小型的玉器、青铜器,有时候顺手就用来压绢帛宣纸或者书,久而久之功能就变成了现在的镇纸,又称文镇、书镇。现今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镇江山

镇纸的观赏性不亚于印章,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其形状奇巧,工艺精湛,堪称文房“第五宝”。曾有“明代玉马镇纸以高于原价2355倍在英国拍出”的一则新闻在收藏圈引起不小的震动。无人料到,一件小小的文房用品竟蕴藏着如此强大的收藏潜力。可见,近年来镇纸已经成为收藏圈内炙手可热的收藏项目。

明代万历年间礼部主事屠隆,特别喜爱文房宝品,专著《文具雅编》,书中写道:“镇纸铜者,有蹲虎,蹲螭,眠龙,有镏金辟邪,卧马,皆上古物也。”可见镇纸的形,灵禽瑞兽居多,取祥瑞之意,既镇纸角,亦镇人心,还镇出了不少趣事。

齐高帝肖道成自幼聪慧好学,爱好书法,极擅草隶书,即使当上太子后,闲暇时也常常提笔练字。继位后,齐高帝感慨宗室铺张浪费,下令一律从俭:殿前和御用的物品凡用金、铜制作的器具全都用铁器替代,还以身作则把案前的金质镇纸换做铁的。

一日,他检查皇儿的书法时发现他的字写的歪七扭八,明显不用心,齐高帝大怒,想要惩罚儿子,手头却没有合适的工具,便顺手抄起了自己案前的铁镇纸,皇子受到齐高帝的教训后,自此认真习字。

齐高帝就跟太傅说:“镇纸是个好东西,能替我压住纸张,换成铁的以后显得勤俭,而且还能当作戒杖使用!”齐高帝的这段点评也因此成了一段佳话。

■镇福禄

唐代期间,文人们肆意潇洒,不按规矩,反而有一种自由而开脱的审美。

据杜光庭的《灵异记·异石》记载,会稽有个进士李眺,平时为人十分放纵不羁。在中进士之前,他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块小石头,青黑平正,温滑可玩,看着还算可以。于是他就找了个朋友略施雕琢,并放在案头当镇纸。每当有朋友来看望他时,李眺就吹嘘自己得来的这块镇纸是天命所赐,能给自己带来福运。

结果当年他真中了进士,他的朋友都信以为真,纷纷前来观摩把玩这块镇纸。

本溪日报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万事如意纹镇纸

■镇人心

乾隆年间,大臣刘墉有一只金狮镇纸,金狮样貌威风,表面流光转动。一日,纪晓岚与和绅前去拜访刘墉,看到这镇纸后都赞不绝口,争相恳请刘墉赠与自己。

刘墉不卑不亢的说:“这只镇纸是纪念我两个哥哥的,所以不能送给你们。”和绅常常在皇上案前议事,忽觉这只金狮镇纸与皇上的一只一模一样,便起了歪心思,以“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为由,将皇上和纪晓岚引到刘墉家里。恰巧刘墉正在练习书法。乾隆便免了他的叩拜之礼,让他继续习字。乾隆转身忽见案头上的金狮镇纸,道:“刘爱卿这里怎么会有一只和朕一模一样的金狮镇纸?”刘墉犹豫了一下,将事情娓娓道来。

原来,刘墉是朝堂元老刘统勋的第三个儿子,他的两个哥哥外出办案时,将巡查地方官府账本的结果上报,太后审查时认为账本有纰漏,遂叫太史去查,太史不敢忤逆太后的意思,便称确实有误。官府账本为国库供需的根据,上报错误是掉脑袋的大事,刘统勋虽万分悲痛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将二子赐予死刑。后来太后发现竟是自己看花了眼,不禁为两个国之栋梁的冤死而悲痛,又感叹刘家为国效力的决心,遂将自己最喜爱的金狮镇纸拆为两只,赠与刘统勋一只。而刘统勋在二儿子死后一直自责,亦无颜面对刘家的列祖列宗,收到金狮镇纸后,痛哭流涕,并将金狮镇纸给了刘墉。

乾隆听后心有戚戚,再次赞叹刘家为大清皇室效力的决心与忠诚。

本溪日报

收藏关注

■历史悠久,迄今1500多年

镇纸的前身是镇石,之后出现了席镇,席镇是用于压帷帐或席角。以前古人席地而坐,即坐在铺在地面的草席之上,草席四角压以席镇。当纸张出现后,镇纸便出现了。

镇纸进入书房的最早可见于文字记录是在南北朝时期,《南史·垣荣祖传》有载:“帝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由此可见,镇纸至今已逾一千五百多年。

唐代杜光庭《录异记·异石》:“会稽进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温滑可玩,用为书镇”。宋张镃诗:“三山放翁宝赠我,镇纸恰称金犀牛”。这说明唐宋时期镇纸已经十分普遍。明代镇纸,其形多为尺状,上有兽钮,与文献记载相符,如铜虎钮镇纸,长方尺形底座,上有蹲虎一头,虎头雕工细腻写实,虎尾写意粗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