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合力科学施策 杉木树煤矿救援创造生命奇迹
□本报前方报道组
12月19日18时,获救后的刘贵华躺在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的病床上,已经能够简单进食了。
还有12名工友也正在当地三家医院里进行救治,他们都是在杉木树煤矿“12·14”透水事故中被成功营救的矿工。
12月14日15时26分,川煤集团芙蓉公司杉木树煤矿N24采区边界运输石门发生透水事故,包括刘贵华在内的13名矿工被困在313米深的井下。经过88个小时的抢险救援,13名被困矿工于19日7时56分全部升井获救。
生命至上。能够打赢这场与时间赛跑、创造生命奇迹的生死营救之战,除了被困工友坚信“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外,更有科学的救援、各方的合力。
举国关注这场救援。有网友感慨:“这是这个冬天,无比温暖的救援。”
快速行动
多地力量聚集杉木树
12月14日15时26分,周六,杉木树煤矿公司。一场突如其来的透水事故,让煤矿公司瞬间炸了锅。紧急排查发现,当班入井347人,安全出井329人,还有18人没有出井。
“正在作业的工人跑出来了吗?他们被困的话怎么办?”沉痛的气氛萦绕在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发生初期,已有3人确认遇难,救援过程中,遇难人数升至5人,失联13人。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指示。
一切为了矿工兄弟——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作出部署。省委书记彭清华要求组织专业力量科学施策,抓紧时间全力搜救被困失联人员。
一切为了矿工兄弟——14日晚,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国家煤监局局长黄玉治,副省长王凤朝率领国家煤监局、省政府办公厅、省应急管理厅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星夜赶赴现场,指导事故救援工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宁在省应急指挥中心调度指挥。
一切为了矿工兄弟——宜宾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立即率市级有关部门赶赴事故现场,会同川煤集团开展救援工作。省应急管理厅迅速启动二级预案,先后调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芙蓉队等15支救援力量共255人,赶赴事发地参与救援。同时,川煤集团立即启动安全生产预案一级响应程序。
有力的救援指令从这里发出——事故现场立即成立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指挥部,下设9个工作组,全力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科学的研判在这里作出——指挥部先后邀请国家矿山救援中心、中煤集团西安分院、重庆煤科院等单位多名资深通风排水、水文地质方面专家坐镇指导,制定、优化救援处置方案。
高效的救援在这里推进——离事故发生不到两个小时,省煤矿抢险排水站常备战斗小队组织的第一批水泵就已装车出发,赶赴珙县;几个小时后,宜宾市矿山救护队、珙县安顺矿山救护队共计11支安全生产救援队伍、192名救援力量投入救援。当天23时30分左右,在省煤矿抢险排水站研判出井下可以使用每小时排水550立方米的大型水泵后,又组装两台每小时可排水550立方米的大型水泵,紧急运往现场。为应对大型水泵连续工作可能出现的意外,指挥部又紧急从重庆调运两台每小时排水550立方米的大型水泵备用。在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指挥调度下,各职能部门应急救援力量迅速集结,所有人朝着同一个目标——与时间赛跑,挽救被困矿工的生命!
不眠不休
科学救援全力救援
透水事故发生地离煤矿井口有10公里路程,救援人员需要在地下走2个小时左右方能抵达。矿井的供电、通信、通风等系统遭破坏,排水难度大,瓦斯有涌出风险等等,困难一个又一个。
“被困矿工在哪儿?他们安全吗?”危难时刻如何科学救援,“生命”二字让每名参与指挥与救援的人员都体会到了肩负使命的沉重。
专家组根据地下巷道分布图纸,初步锁定了被困13人的大概位置:他们很可能位于井下313米一处高台独巷,位置相对较高,且瓦斯浓度并不算高。指挥部判断,被困矿工有一定生存机会,但处境仍然危险——井下情况太过复杂,透水一直持续,水量最大时地下水位以每小时1.45米的高度增长,随时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
面对重重困难,指挥部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客观分析存在的困难,确保抢险救援工作在科学、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全力搜救、疏堵水、清淤、通风、管线敷设、设备安装是前期的主要任务。领导小组制定了6项救援措施并立即组织实施:一是全力搜救,进一步确定被困人员所在区域。二是对已掌握的突水点,采取封堵、引导疏排和截流措施,防止被困人员所在区域水位快速上涨。三是先后调运不同型号的潜水泵,集中力量对被困人员所在区域进行排水。四是利用管道向被困人员所在区域输送压缩空气,保障该区域氧气充足。五是井上准备千米钻机向被困人员所在区域打孔施救。六是分4个救援梯队,轮流进行巷道清淤,尽快打通救援通道。
指挥部明确,救援的核心重点就是加速抽排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