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一支小球会的冲超奇迹 明年大股东是否入局
编者按:2019年10月26日,中甲倒数第二轮,青岛黄海青港队以2-0的比分击败上海申鑫,提前一轮冲超。此时,有“足球之城”美誉的青岛已经告别中超整整6年,距离上一次“齐鲁德比”已经过去了整整2233天。
本赛季青岛黄海俱乐部的冲超之旅可谓一波三折:球队在政府和青岛市7家国有企业的支持下,立下冲超“军令状”。期间经历了主力球员轮番伤病、重压之下火速换帅、赛季中期强势引援、一度跌出冲超集团、门将在手指骨折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下半赛程的比赛……可以说,黄海晋级的每一步,都饱含了团队的心血、泪水和汗水。
或许对于很多中国足球迷来说,青岛黄海青港队只是众多足球俱乐部里不引人注目的一个,但这支球队也承载着很多人的期望与梦想,在一次次逆境之中果断摒弃旧日成果,勇敢做出转变。或许从这个小球队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足球正在缺乏的东西……
我们热爱足球,因为足球有奇迹。
本年度“我的2019”系列之一,懒熊体育采访了青岛黄海俱乐部的总经理孙迪,请他为我们讲述这个“电影剧本才敢这些写”的青岛黄海青港队2019赛季的冲超故事。
▲青岛黄海俱乐部董事长孙迪。
事实上,2019年冬训的时候,我们没计划冲超这件事。
俱乐部这两年都有冲超的希望,但最有希望的还是2016年,我们积分并列第一,但因为胜负关系屈居第三,无缘中超。但当时这在我们眼里未必是坏事。我们2015年刚刚接手俱乐部,以联赛11名保级成功。2016年我们引进了西班牙教练团队和巴萨训练体系、技战术打法,球队有了一个全新的改变。但平心而论,2016年我们冲超的准备并不充分,联赛第三也是出乎意料。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些球队冲超之后最终导致破产,所以一下子冲上去未必是好事,可能站不住脚跟。
2017和2018赛季就正常打,成绩倒也不错,毕竟俱乐部的投入和板凳厚度也不够中超级别,所以我们只要每一场打好自己的比赛,压力也并不是很大。在青岛球迷的支持下,我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小欢喜。
2019年年初,集团内部本来是想削减预算,带着“在中甲正常发挥”的联赛任务,我们已经敲定了引援目标。但在距离引援窗口关闭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我们突然接到政府的通知——今年全力以赴为冲超而战。当时我记得董事长王泽楷告诉我说,咱们得调整思路了,预算方案、投资方案都得变,包括引援标准都得变。
那会儿时间非常匆忙,好的队员基本已经被别家俱乐部签约,而且我们的引援名单也基本尘埃落定,重新物色根本来不及。所以在外界眼里,我们作为一支冲超球队,引援力度不是很大。直到窗口关闭前一两天,我们才敲定了此前效力于河南建业的葡萄牙外援里卡多,这也是我们俱乐部历史上身价最高的外援前锋。加上之前续约的主力外援贝尔杜和克莱奥,俱乐部就在仓促之中踏上了新赛季的征途。
还是要非常感谢政府和青岛各界人士的全力支持。本赛季,青岛啤酒正式成为俱乐部主赞助商,给球队打入一剂“强心剂”;4月12日,青岛港正式冠名青岛黄海,俱乐部更名为青岛黄海青港队。青啤的加入和青岛港的冠名让很多人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在黄海身上。
5月6日,青岛市足球振兴推进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做了讲话。那场会议,除了上述青岛港和青岛啤酒集团,青岛城投集团、青岛饮料集团、青岛银行和青岛农商银行等多家国有企业与俱乐部签订了赞助协议。
这场会议开了近两个小时,我们在现场挺激动的,很受鼓舞也很受启发,开完会回来大伙就立了“军令状”,今年唯一的目标就是冲超。但外界不知道的是,期望越大,压力越大。
▲黄海外援,前恒大球员克莱奥。
冲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虽然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但我们的暴风雨来得有些猛烈。
首先是伤病困扰,我觉得在中国足坛很难见到一个赛季球队4个门将都受伤,运气太背了,你会怀疑是老天不让你冲超。先是发挥出色的主力门将赵石赛季报销;再就是从恒大引进的第二门将李智钊受伤下场;96年出生的邢瑜原本是第三门将,手指骨折;赛季中期俱乐部只能从申花引进一个U21的门将彭鹏,彭鹏效力的第一场比赛发挥出色,然而第二场比赛就因脚趾骨折无法再战……没办法,只能让手指骨折的邢瑜带伤硬上。别看邢瑜今年后半赛季是主力门将,他一直都是带伤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