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11-03 01:07 的文章

北美热卖,为何《昨日奇迹》内地惨败?

北美热卖,为何《昨日奇迹》内地惨败?

北美口碑不差

  谈到《昨日奇迹》的票房失利,最先背锅的可能是影片的音乐元素。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从来都不是内地大众观影群体的首选,音乐电影与“卖座”二字就像是平行线,永不相交。


  火遍全球的《马戏之王》在中国票房勉强破亿元。《爱乐之城》拥有奥斯卡和情人节的热度加成,踩着元宵节的尾巴上映,票房“小爆”也只带走了2.48亿元,还被老片《极限特工3》无情碾压。


  全明星主演的电影版《悲惨世界》在奥斯卡奖上揽下8项提名,可在中国公映却以6432万元的票房成绩黯然收官。2015年初的《安妮:纽约奇缘》在内地败得更加彻底,卯足力气宣传的合家欢歌舞片在内地总票房只有区区345.6万元,是《昨日奇迹》出现之前的垫底选手。


北美热卖,为何《昨日奇迹》内地惨败?

豪华阵容也救不了《妈妈咪呀2》的中国票房

  此处必须提到的还有《妈妈咪呀2》,尽管拥有梅姨、科林·费斯、皮尔斯·布鲁斯南等老戏骨们领衔主演,原版音乐剧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巡演多年积攒了一定受众基础,来到内地全面公映却仅仅收回415万总票房。巧的是这部电影也是《昨日奇迹》编剧理查德·柯蒂斯的剧本,女主角同样是莉莉·詹姆斯。


  音乐电影固然属于内地电影观众群体的冷圈,但音乐元素绝对不是票房惨剧的原罪。


  去年颁奖季黑马《波西米亚狂想曲》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部皇后乐队传记电影在今年3月在内地通过艺术联盟院线小规模上映,口碑走热后不少影院扩映加映,以小博大劲收9879.5万元总票房。


北美热卖,为何《昨日奇迹》内地惨败?

《波西米亚狂想曲》证明音乐不是票房扑街的原罪

  《昨日奇迹》与《波西米亚》之所以差距会这么大,根源不是皇后乐队与披头士的群众基础差别,而是在于《昨日奇迹》太依赖披头士这张情怀牌,对普通观众的披头士背景知识要求过高。


  你不需要熟悉皇后乐队,也会被《波西米亚》复刻的海德公园Live Aid演唱会气氛所征服。《昨日奇迹》里全部使用主角对披头士歌曲的翻唱,从成本角度考虑,这么做确实节省了成本开支——在电影里翻唱披头士歌曲要比使用真正的披头士录音便宜得多,这两种使用模式的版权方不同,后者的授权更难获得——这样一来,披头士音乐的感染力就更加依赖于演员表演与导演技巧,呈现效果大打折扣。


  根据好莱坞产业数据统计,《昨日奇迹》在北美上映首周末游29%的观众年龄在45岁以上,中老年观众比例远高于其他暑期档热卖电影,都是伴随披头士热潮成长的那几代人,影院里回忆青春。


北美热卖,为何《昨日奇迹》内地惨败?

披头士情怀在中国“水土不服”

  这张情怀牌在35岁以下年轻观众为主力的中国市场就失灵了。《昨日奇迹》需要观众先了解披头士,然后才能真正被它打动。


  不熟悉“黄色潜水艇”这首歌的人,领会不到世界上仅存的三个记得披头士的歌迷牵手唱“我们都住在黄色潜水艇里”的温暖。


      不熟知约翰·列侬年仅40岁就被狂热粉丝枪杀致死,无法想象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老年列侬推门出现那一瞬间给粉丝带来的巨大感动。


  影片没有时间去一一解释每一个乐迷梗,导致普通观众的观影乐趣大打折扣。利物浦的草莓园、屋顶现场首秀、麦肯锡神父……那些男主角在影片里坚持的执念,是只有粉丝才懂的妙处。


  《昨日奇迹》有着与《夏洛特烦恼》相似的设定,但电影里对于成功的理解却有点不合中国观众的胃口。


北美热卖,为何《昨日奇迹》内地惨败?

“非主流”成功学

  两个怀疑男主角“抄袭”披头士的粉丝,尾随一路终于找到机会当场对峙。按套路剧本,此处就该来一场惊心动魄的撕逼大戏了。谁料三人相见却是一派爱与和平,互帮互助的景象。


  男主角奋斗八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事业失败。好不容易天上掉馅饼,命运逆转,终于走上人生巅峰了。他却在没人构陷的情况下,选择做一个“失败者”,甘愿承认平庸,从全球最红的歌手变成人尽皆知的骗子,亲手毁掉自己追求的梦想。这种“非主流”的态度太不符合成功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