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10-17 21:56 的文章

守望稻花香 武进水稻“奇迹”获全国专家点赞

守望稻花香 武进水稻“奇迹”获全国专家点赞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12日至13日,江苏武进水稻育种成果展暨科技协作大会在武进举行,来自农业农村部、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全国各大院校的教授专家云集论“稻”。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常州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常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武进在水稻育种方面始终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先后培育出50多个优质高产新品种,创造了水稻推广面积超4亿亩的奇迹,赢得了“水稻品种看武进”的美誉。“武进水稻所的首要功绩是率先用常规育种的方法培育出了高产优质的武粳系统许多优良品种,为发展长江下游软稻生产作出了显著贡献,对推进全国软稻育种也起了积极作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这样点赞武进水稻所。

辛勤育种人,守望稻花香

10月14日,秋收时节,武进水稻研究所约140多亩的育种圃里,金灿灿的稻田里风吹稻浪,一群皮肤黝黑的水稻育种人正收获着种子。74岁的育种专家钮中一伴着泠泠秋雨,踩着黑色胶鞋穿梭在稻田中,连草帽都未戴。

  这个时节,育种圃的部分品种已经进入了收种阶段。“如果说粮食是农业的基础,那良种就是粮食的基础。”古稀之年,钮中一依旧坚持每天工作6、7个小时,下田干活毫不含糊。

  钮中一介绍,现在收种的主要是早熟晚粳品种。“田间选种必须要走在田间地头一棵棵查看,从育种圃里种着的3万多个试验品种中,优中选优挑出6000个。在每一代培育过程中,发现有抗病性差的、株形不整齐等问题的,就会被淘汰。”钮中一告诉记者,水稻育种是十年磨一剑。一个新的品种,在田间培育4年,再经历审定等过程,最后到推广栽种,需要10年时间。他说,育种是一件辛苦的事,“一身露水湿透衣、烈日炎炎晒脱皮、常穿雨靴两脚泥”是田间辛苦的形象写照;育种也是一件神奇的事,是他一辈子都要坚持的事。

  像钮中一这样的育种人在武进水稻所绝非孤例。近半个世纪专注、严谨、创新的精神,令武进水稻育种走出了以羌涵孚、钮中一、江祺祥为代表的多位育种专家,羌涵孚主持育成的特种稻米“香血糯”,融香、 糯、紫色于一体,“武粳15”被农业部确认为首批常规粳稻超级稻示范品种;钮中一主持育成的武运粳7号被誉为江苏里程碑式的品种,武运粳21号攻克了被称为水稻“癌症”的条纹叶枯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江祺祥主持育成的武育粳3号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誉为世界十大常规粳稻品种之一。

  不仅如此,一个拥有4名推广研究员、7名高级农艺师的江苏省农业科研创新团队的老中青育种研发团队也正逐步形成,三个育种组齐头并进,将育种大旗扛起来、传下去。

浓墨重彩的“育种答卷”,擦亮金字招牌

  “扬州麦子武进稻”,水稻育种一直是武进的金字招牌。

  “60多年来,武进育种事业实现了‘从零摸索’到‘香遍全国’的精彩跨越,武进水稻所作为最基层的县级科研单位,为提升水稻生产水平、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江苏武进水稻育种成果展暨科技协作大会上,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唐明珍这样点赞。

  记者了解到,60多年来,武进先后育成并通过审定的“武”字头水稻品种达60多个,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到4亿亩;上世纪90年代,“武”字头水稻品种年推广面积曾经占居江苏水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武育粳3号、武育粳7号、武粳15等水稻品种,长期成为江苏水稻生产上的主体推广品种;目前国内十多个省市均有种植“武”字头水稻品种。

  仅2009年至2018年期间,武进水稻所就有17个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武运粳23号成为近年苏南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引领常州水稻单产连续13年傲居江苏首位,武运粳24号、27号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3号、24号、27号被江苏省种业协会评为“江苏好品种”,武运粳30荣获第四届江苏省粳稻优质米食味评比一等奖,而最新培育的高端优质软米新品种香软玉系列,更是具有香软弹滑的特点,口感极佳,好评如潮。10年间,武字系类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超2800万亩,品种应用范围覆盖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交出了浓墨重彩的“育种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