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10-02 17:30 的文章

【壮丽70年】从飞沙之地到森林城市 菏泽林业创造“绿色奇迹”

【壮丽70年】从飞沙之地到森林城市 菏泽林业创造“绿色奇迹”

60年代菏泽街道(资料图)

【壮丽70年】从飞沙之地到森林城市 菏泽林业创造“绿色奇迹”

70年代菏泽街道(资料图)

【壮丽70年】从飞沙之地到森林城市 菏泽林业创造“绿色奇迹”

1951年赵王河一角(资料图)

【壮丽70年】从飞沙之地到森林城市 菏泽林业创造“绿色奇迹”

菏泽丹阳立交桥附近的绿化风景

【壮丽70年】从飞沙之地到森林城市 菏泽林业创造“绿色奇迹”

菏泽双河立交桥附近的绿化风景

【壮丽70年】从飞沙之地到森林城市 菏泽林业创造“绿色奇迹”

火车站前的花坛

  大众网·海报新闻菏泽10月1日讯(记者 张芳 赵晨光)在新中国壮阔的70年历程中,菏泽林业与时代同行,在森林、湿地资源保护,林业生态体系搭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上世纪50年代,菏泽还是“张不开嘴、睁不开眼,推不开门”的飞沙地,如今成为了全省的平原粮仓和木产品加工基地。近日,大众网记者深入采访,梳理70年菏泽林业发展脉络,见证“绿色奇迹”。 

  彩叶树种日渐普及,生态宜居画卷在菏泽展开 

  初秋时节,穿行菏泽境内,一路上只见林水相依、鸟语花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一幅幅生态宜居的画卷在菏泽徐徐展开。地处鲁西南平原的山东省菏泽市,曾是历史上著名的黄泛区和风沙灾害区,林木稀少,生态恶化,群众生活极度贫困。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菏泽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使土地沙化盐碱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20世纪50年代时,菏泽还是‘张不开嘴、睁不开眼,推不开门’的飞沙地,城市绿化树多是普通的杨树、柳树、榆树等普通树种,菏泽人太想摆脱风沙困扰,所以植树特别积极。1988年菏泽成为全国第一批 全省第一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菏泽市林业局推广站站长刘建军说,70年来,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育苗造林的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女贞、百日红、海棠、银杏等彩叶树种出现在菏泽的绿化道路上。在西安路、人民路等路段,已经形成了以木瓜树为主的市树形象大道,国庆来临之际,各种各样的立体花坛也出现在菏泽街头。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1997年以来的20年,与七十年代相比,菏泽市相对湿度提高0.8%,年降雨量增加2.93%,大风日数减少47.8%,风沙日数减少69.7%,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对小麦造成严重危害的干热风基本消除,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菏泽市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现在菏泽依旧种植了不少杨树,但品种却逐渐换成了不再有棉絮的雄株杨树。昔日风沙地,变成了‘白天不见庄,晚上不见光,平原有森林,林中有粮仓’的园林城市。”刘建军说。 

  从低效林业到林产品加工,绿色资源变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前,菏泽的林业以开展植树造林为主,形成了大资源、小产业、低产值、微效益的低效林业。直到1998年,开始酝酿林业产业化,经过6年的发展,在21世纪初期,菏泽市林产品加工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桐木、杨木为主要原料的近3000家加工企业和上万个木材加工点。”菏泽市林业局文秘科科长王瑞群说。 

  依托于木材加工的集聚发展,曹县已是全球最大的木制品跨境电商基地,成为全国三大千亿级林木产业园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曹县桐木拼板及桐木家具出口量一度占到全国出口量的70%以上,进入新时代,曹县紧抓机遇,迎来大发展,现有木器包装容器类产品占600余家,林业产业规模以上企业389家,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5.6亿元。”王瑞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