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10-01 05:17 的文章

【长风万里·厦门经验】厦门自贸片区:行稳致远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发挥改革创新和产业发展叠加效应,踏上新征程。(何炳进摄)

  厦门自贸片区根据区内政策优势,聚焦航空维修等片区特色产业。 (记者王火炎摄)

  厦门自贸片区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图为嵩屿码头。(记者王协云摄)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  文/ 记者 崔昊 通讯员 叶欣)潮起东海滨,美丽藉东风。2015年4月21日,厦门自贸片区正式挂牌成立,在历史机遇与重大使命中,这片“试验田”再度被赋予新的使命。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改革之初滩涂崛起的“聚宝盆”,建设岁月里的强力“引擎”,两岸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到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从保税区到自贸试验区,再到探索自由贸易港,这里铺展着旧貌换新颜的壮阔历程,铸就着发展奇迹,并孕育着新的担当。

  如今,新时代的大门已经打开,新征程的道路正在铺就,厦门自贸片区积极发挥改革创新和产业发展叠加效应,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向着美好的未来出征。

  示范先行

  改革创新解决产业发展瓶颈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整合口岸公共信息服务生态圈,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啃下商事登记改革“硬骨头”,把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实现“一照一码”,并向全国复制推广;“智慧港口”上线,实现了从船代订舱开始到集装箱进码头闸口前、从进口办单到提货还箱的各方物流信息汇集与实时共享……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改革是锚定机遇、化解风险的先棋手,厦门自贸片区由改革而生、向改革而兴,正在为厦门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改革就是一场自我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每年我们都会推出重点任务清单,梳理改革事项,形成了常态化、长效化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厦门自贸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熊衍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截至目前,厦门片区累计推出创新举措400项,其中,全国首创74项。“一照一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关检“一站式”查验平台+监管互认、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用电环境等一批改革典型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学习借鉴。

  此外,厦门自贸片区切实把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先发优势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改革系统集成集中体现在解决产业发展瓶颈、加快转型发展上,形成一批改革创新成果。同时,发挥国家“试验田”作用,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打造一批重点平台,带动新一轮集中破解体制机制深层次问题的制度创新,加快攻克制约重点平台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厦门自贸片区制定完整的重点平台链条工作方案,从贸易、金融、第三方服务等方面策划重点平台招商链条,在平台建设中贯穿系统集成优势,并发挥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加强自贸试验区区内区外联动发展。如今,航空维修、集成电路、跨境电商、融资租赁、中欧(厦门)班列、进口酒等一批重点产业平台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推动厦门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制度集成创新的窗口和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发挥综合效应

  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

  厦门自贸片区海沧铁路货场,一批批来自日本、韩国、泰国等地的货物经过短暂的中转过境,登上了中欧(厦门)班列。在汽笛的长鸣声中,它们从这里出发直达中亚和欧洲。一条连接“陆丝”与“海丝”、横贯亚欧大陆的经济大动脉,以厦门为支点,在世界地图上画出美丽的弧线。

  时光如梭,中欧(厦门)班列开行已满4周年。作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始发的中欧班列,目的地从单一线路到多点齐放,货源地从厦门及其周边辐射至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截至目前,中欧(厦门)班列已开通欧洲方向、中亚方向及俄罗斯方向3条国际货运干线,通达12个国家34个城市。自2015年8月16日开行,截至2019年8月底,中欧(厦门)班列累计开行541列共19871个40尺大柜,累计货值103.07亿元。其中,来自泰国、韩国、越南、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货物由厦门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