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19-09-01 22:09 的文章

新中国70年创造人类减贫奇迹(3)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不仅在山西,四川藏区、武陵山区、滇黔桂石漠化地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贫困群众,都普遍吃上了“生态饭”,实现了在一个战场同时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攻坚战。从曾经的“砍树挖山换饭吃”,到今天的“造林绿山能致富”,是开发格局和脱贫方式的极大转变,更是发展理念的极大转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群众脱贫与环境改善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对于贫困地区来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脱贫“很不划算”。把生态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把生态优势打造成经济优势,才是“脱贫捷径”。随着生态保护补偿对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全覆盖,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效果日益显现。截至2018年11月,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全国已累计选聘50多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精准带动180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不少地区因地制宜搞生态旅游、绿色种养,盘“活”了生态要素,真正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千峰跌宕,万仞贺兰,山的东麓,坐落着一个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闽宁镇。这里因扶贫而生、因脱贫而兴,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的蝶变,正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生动缩影。

  1996年10月,福建省成立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由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担任组长,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大幕由此拉开。携手前行20余载,闽宁镇成为西海固地区生态移民安置的示范窗口,“闽宁示范村”模式在宁夏大地生根开花。闽侯县援宁工作组创新“托养+扶贫车间+合作社”模式,建成隆德县残疾人托养创业中心,解决了重度残疾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难题,带动1300多名残疾人脱贫增收。一户多残的辛宝同一家月收入达到7000元,主动申请一家三口退出低保,“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做到了‘站起来’脱贫”。

  闽宁协作、苏黔情深、粤桂“来往”……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让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贫困地区跨山越海“心手相连”。仅2018年一年,东部9省市投入的财政帮扶资金就高达177亿元,双方互派挂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2.85万名,帮助144万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借力“东”风乘势而上,打赢脱贫攻坚战,西部贫困地区信心十足、底气满满。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广泛有效地动员和凝聚起各方面力量,为扶贫事业添薪加火。截至目前,中央和国家机关117个部门(单位)定点帮扶233个贫困县,选派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1727名,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713.7亿元;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地方建立了2.6万个扶贫联系点,2018年累计帮助43.7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7.64万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4.88万个贫困村,1100多万贫困人口受益……“携手奔小康”、“军民一家亲”、“万企帮万村”,广泛的参与和倾力的帮扶,令贫困地区的脱贫之路“不再孤单”。

  “人心齐,泰山移。” 纵观70年,中国人民在反贫困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但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摆脱贫困的坚定决心、取得的伟大成就却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所不可比拟的。聚众之力攻克贫困堡垒的背后,是党的坚强领导,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夙夜匪懈,是帮扶者的倾力而为,是举国上下的鼎力支持,这种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最鲜明的特征。

  一枝一叶总关情

  说到中国的扶贫经验,一位外国政要直言:中国在减贫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群众对此深有感触。

  “药袋子支书”,这是贫困群众对胡德文的称呼,也是他最引以为傲的“头衔”。50多岁的老胡是一名老党员,也是脱贫战场的一位老同志。自2004年当选贵州省印江县联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15年间,他心心念念的就是如何让当地老百姓脱贫。5年前,他查出患有早期食道癌,连走路都困难,但他要求自己——“脱贫就是打仗,共产党员决不做逃兵”。工作一忙,总忘记回家喝药,妻子只能把熬好的药袋子装在他随身的包里,人到哪里,中药袋子就跟到哪里。小小的药袋子,装着老胡“带领全村人一起奔小康”的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