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11-15 22:55 的文章

创造新奇迹 展现新气象|感知细节,大城之治画

张婧冉 设计

张婧冉 设计

【编者按】

以全国1/8000的土地面积,创造全国1/80的国内生产总值,创下55项全国第一。

30年,浦东书写中国改革开放传奇,世界一次次在这里感受中国强劲脉搏。

更开放,更创新,更现代,更精细。

浦东征程再启。

1210平方公里的浦东大地上,城市运作的每一次脉搏跳动,实时从末端神经收录到一颗超级“大脑”上。

时间每滴答一秒,浦东全境动态信息地图就在3.0版“城市大脑”屏幕上更新一次。即使到了深夜,“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不打烊”的服务,仍在为有需要的市民和企业办理业务。

“家门口”的服务体系、15分钟生活圈,让每个家庭的教育、医疗、养老、休闲等基本公共服务触手可及。 

一流的城市治理,是通往美好城市的必由之路。

2020年11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

11月12日下午,上海市委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上海落地生根,从中汲取奋进前行的力量,增强敢闯敢试的智慧,切实转化为改革创新的务实举措和造福人民的务实行动。

风从东方来。站在新征程上,30岁的浦东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在她的引领下,一张大城之治画卷正在上海徐徐铺展。

“城市大脑”高效处置一件事

走进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指挥大厅的巨幅电子屏幕上,浦东全境动态信息地图一分一秒地闪动、更新。

这样的高效运行源于浦东的“提早筹备”。自开发之初,浦东就确定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2017年在全国率先组建城运中心,建设智能化“城市大脑”。现在,浦东城运中心已升级至3.0版。

如果城市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命体,那浦东的生命体征可在“城市大脑”上清晰展现。

这里已建成一套完善的“神经元”系统:300万个物联感知设备,实时监测着浦东大地上发生的大小事情,一旦识别到信息异常,会在一秒钟内传达到“城市大脑”。

2020年7月1日凌晨3时42分,在浦东城市综合管理运行中心长江口禁捕智能监管系统上,一艘名号为沪浦渔00358-HUPUYU00358的渔船被系统自动“捕获”。

经智能比对船位、航速、航向、船名、航行轨迹等信息,“大脑”推算出该渔船属非沪浦渔船注册信息,疑似违法捕捞,随即触发智能预警。预警信息被推送至渔政、环保、公安、海事等多部门,辅助管理者完成快速精准的联合执法。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  澎湃新闻记者 孙鹏程 资料图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  澎湃新闻记者 孙鹏程 资料图

部门之间的“数据围墙”被打通了,数据越整合、越精细、越共享,就越高效。 “头脑”发达,“四肢”也强劲有力。

眼下,浦东已构建三级管理运行体系,一个浦东“城市大脑”日常管理区平台,39个街镇城运分平台,1370个居村联勤联动微平台,不同管理层级间无缝衔接。工作触角延伸到了城市治理第一线、最前沿。

“春晖路406号万家生鲜超市出现跨门经营现象,请及时处置。”7月1日,浦东高桥城管春晖路包干队员手机上接收到了中队“微平台”推送的信息。

架设于春晖路点位的智能视频感知设备,识别到万家生鲜超市当时有摆放超出门框经营的违法行为。“微平台”自动推送告警短信至商户负责人要求整改,城管队员赶到现场后,该超市负责人承认已收到告警信息,其感叹智能化执法高效的同时,迅速将外摆的蔬菜水果鱼肉搬入商铺内,保证下不为例。

目前,基于“城市大脑”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已从上海开始应用于全国多个城市。

敢闯敢试,浦东不仅是上海的浦东,更是全国的浦东。

“一网通办”24小时服务

“两张网”是上海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牛鼻子”工作。一手抓“一网统管”,另一手抓“一网通办”。

“一网通办”创建伊始目标就很明确,使“政府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这一点,享受政府服务的“用户”最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