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奇迹!四川武都引水工程隧道垮塌176小时救援纪实
“出来了!出来了!”5月29日20时许,位于四川江油市厚坝镇的武都引水工程永重支渠在建隧道垮塌事故救援现场一阵沸腾,所有的挂念、担忧都化作了激动与喜悦——被困整整176小时的3名工人兄弟被全部救出!
多方救援力量迅速出动 现场有太多不确定
救援现场。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供图
“当看到3位工人兄弟被陆续抬出,医生检查后表示没有生命危险时,我真是长舒了一大口气。”5月30日,一脸倦容的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救援中心副主任吴建超止不住地兴奋起来,7天来,他日夜守在救援现场,坚信虽然早已过了救援的“黄金72小时”,“不管还需要多长时间,要用尽全力去争取奇迹的发生”。
7天前,四川绵阳江油市厚坝镇香龙村武引二期永重支渠Ⅱ标段在建隧道约210米处发生垮塌,3名施工人员被困。
“报告省应急管理厅,我是绵阳市应急管理局,5月22日11时57分左右,江油市厚坝镇武都引水工程永重支渠在建隧道发生垮塌致3人失联,目前伤亡不明。”
“收到!请立即组织当地救援队伍,赶赴事发现场。”接到事故报告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快速派出工作组赶赴前方,会同绵阳和江油市委市政府迅速投入救援。
5月22日13时,四川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6车26人、广元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支队2车10人携带雷达生命探测仪、坑道送风、破拆、顶撑等专业救援设备赶赴现场参与救援。
“大概是5月22日中午12点多,接到绵阳市应急管理局以及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的电话,称江油厚坝镇一在建隧道发生垮塌,18名队员立即带着装备出发。”参与救援的广元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支队副支队长陈剑波回忆,在队员们赶赴现场的同时,前方的救援指挥中心已经设立,由地质、水电工程、勘察、救援等多领域专家组成的技术咨询组、应急救援物探技术组也已迅速成立并投入工作,紧张赶制救援方案。同时,内江安全生产救援支队、医务人员等各方力量也争分夺秒奔赴现场。
5月22日14:50,广元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支队抵达事故现场,听取指挥部相关情况通报后,立即派员入井侦查。到了事发隧道后,陈剑波发现,隧道井下巷道被冒落物堵死了,无法与失联人员取得联系。3名被困人员是生是死?如果是被困,有没有生存条件?现场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情况紧急,陈剑波和队友们立马带着多功能气体检测仪和生命探测仪向洞内走去。还没走几十米,多功能气体探测仪便报了警——一氧化碳超标约6倍!
“我们马上退了出来,背上40斤重的氧气呼吸器,再次向塌方点行进。”据陈剑波介绍,由于常年参与煤矿、隧道等有限空间救援,在来之前他们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将可能会用到的设备全部带上。与此同时,救援支队调整了安设在地面的局部通风机位置,确保井内的氧气供应。大概走到离井口217米的位置,队员们便无法再前行。
“前面顶板冒落严重,堵住了进去的路。”陈剑波通过与现场管理人员交流,救援队根据已安装的隧道井下支护数量和间距,大概判断前方还有20米左右,但这20米塌方的情况不明。
“一路行进,一路通过敲打金属、喊话以及用生命探测仪探测的方式来确定里面是否有生命,但一直都没有回应。我们想,如果冒落来得快,3名工人在冒落区,可能生存的机会就比较小。如果他们刚好在冒落区外,只要不是巷道整体冒落,躲避及时,就还有生存的空间。”陈剑波说,大家想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
5月23日凌晨5点,内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支队13名指战员到达现场,合力参与救援。同时,指挥部还调派了扒渣机2台、运渣车4台、装载机1台、挖掘机1台,专业救援队2支31人、施工队3支44人,在避免垮塌的同时进行24小时轮班作业,力争尽快打通救援通道。
“现场救援条件复杂” 科学研判制定救援方案
救援现场。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供图
“隧道质结构复杂,为浅表层土质,而且构造复杂、裂隙发育,岩体比较破碎。再加上常人在缺水的情况下一般存活时间是72小时,随着时间的迅速流逝,被困人员生存几率也在慢慢变小。”谈起此次救援,吴建超深感艰难,通过现场侦察,救援队判断出距离巷道口210多米处是一段10多米的垮塌区,被困人员就在这10多米的垮塌区后面,“掘进这短短10多米,可谓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