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05-23 20:42 的文章

从超女到创造营:传统电视业的失落与选秀综艺的造梦奇迹

选秀节目的进化树上,已经挂满了多如繁星的果实,这其中,有的成色不足,有的万丈光芒,它们共同拉长了这一综艺形态的生命周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最近,主打女团成长的网络综艺《创造营2020》和《青春有你2》正在热播。本期全媒派带你简单回顾国内选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分析各个阶段的主流选秀节目有什么变与不变,并试图挖掘我们如此热衷于选秀节目的原因。

从超女到创造营:传统电视业的失落与选秀综艺的造梦奇迹

16年里,我们看了多少选秀?

选秀节目真正意义上进入国内观众视野,还得追溯到芒果台的《超级女声》,在此后经久不息的期待与唱衰中,选秀类综艺跌跌撞撞地走过了16个年头。

2004年,《超级女声》带着一股前所未有的青春气息拉开了国内选秀综艺的序幕,但真正的高潮出现在一年之后的夏天,第二届超女将“想唱就唱,唱得响亮”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口号,也点燃了素人一夜成名的梦想。

这期间,还诞生了《我型我秀》《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等多档综艺,直至今日,超女快男依然是选秀节目的标志性符号。从这些节目中出道的李宇春、张靓颖、张杰、李易峰、井柏然、戚薇等人,如今依然活跃在娱乐圈内。

从超女到创造营:传统电视业的失落与选秀综艺的造梦奇迹

以今天的眼光回望十几年前,1.0时期的选秀的确自带一种质朴气息,其核心爆点在于,通过节目,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可以迅速成为明星。以超女为例,参赛要求为“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通过不同地区的层层海选,晋级入围全国赛,由大众评审、场外助力和专业评委三方进行评分,其中还穿插着弥补遗憾的复活赛制。整体节目氛围重视挑选,在硬实力为王的年代,提供了全民性的参与平台。

然而,现象级综艺品牌似乎都难逃“火不过三”的魔咒,进入到第二个十年后,观众的审美疲劳急剧凸显,快男、快女不再是最吸引眼球的选秀品牌。在匆忙到来的2.0时期,励志取代了成名,草根的梦想被赋予了更多叙事化色彩。

2012年,《中国好声音》首播后随即风靡全国。第二季里汪峰的一句“你的梦想是什么”成为当年爆火的网络流行语。以好声音、达人秀为代表的节目开始着力于挖掘梦想背后的个人闪光点,导师按动转椅,看到的不再只是一个个等待被选择的选手,他们面对的还是一群有故事的人。

从超女到创造营:传统电视业的失落与选秀综艺的造梦奇迹

此后,《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等类似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更大咖的导师、更成熟的选手、更激烈的赛制,将选秀节目的专业力拉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与此同时,季播成为新常态,真人秀的痕迹在这一阶段的选秀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从“超女系”到“好声音系”,观众见证了节目形式的变化升级,也亲历了传统电视行当的危机。随着电视媒体的冷热边界越来越模糊,选秀类节目的纪实性、互动性和拟态性(故事性)成为一种基本要素,但这些仍无法支撑其获得长期关注。

内外部环境的骤变,提前预示了以“好声音系”为代表的选秀2.0时期走向黄昏,这一次接棒的是“101系”。2018年,《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掀起的偶像团体养成类选秀潮流,深刻影响了近两年的综艺市场格局。

3.0时期的选秀节目,将男团、女团和爱豆的概念带到普罗大众当中。造星工厂里推出的偶像们所带来的话题,表现出3.0时期的选秀新标准:“偶像”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定义,评选偶像的标准不再围绕着某一固定能力,受到观众喜爱的便是最好的。

与此同时,专业的垂类选秀也在各自领域大放异彩。例如《这就是街舞》《中国新说唱》《乐队的夏天》等。

从超女到创造营:传统电视业的失落与选秀综艺的造梦奇迹

从冠军到C位,共同亲历巨变

16年沧海桑田,选秀的主战场已经从电视台转移到互联网;智能机取代了键盘机;短信被社交媒体淘汰;对于最好的选手的称呼,从“冠军”变成了“C位”;那时候拿起手机发送短信投票的少男少女们,如今大多也已结婚生子。

国内选秀节目的流变里,暗含了电视作为一种包含大量连续性叙事元素的媒体的失落。过去,选秀是围绕电视这个载体来进行的,而现在,这些节目通通绕开了电视。不仅是电视,就选秀节目本身而言,叙事场域的建构机制失灵,文本言说的合理性受到挑战,多重视角被观众吃透,也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变化就是唯一的不变”,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选秀市场。不仅节目的表现形式在变,节目中重要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定位也在改变。

从评委到导师再到教练

一种类似于“师生”的关系构成了选秀节目中最抢眼的角色互动,在文本设置上,这两个角色之间的称谓一直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