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05-16 12:40 的文章

宁夏红寺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扫描

  新华网银川5月16日电(记者马丽娟、贾浩成、何晨阳)地处宁夏中部的红寺堡区曾是一片人烟稀少的荒漠,生态十分脆弱。作为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20多年来,从宁夏南部山区搬迁而来的群众凭着战天斗地的精神,将一片亘古荒原变为风光旖旎、硕果累累的绿洲。如今这里绿树成荫,黄花菜、枸杞和酿酒葡萄成为当地靓丽的产业名片,部分乡村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特色民宿旅游,一幅民富景美产业旺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菜黄杞红葡萄紫

  已入初夏,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马渠枸杞基地,一排排绿绿的枸杞树间,不少村民忙着剪枝,头茬枸杞即将上市。

  作为宁夏五宝之一的“红宝”,枸杞由单一的干果,逐渐衍生出枸杞面膜、锁鲜枸杞、枸杞籽油、冻干枸杞全粉等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让宁夏当地的农民日子越来越“红”。

宁夏红寺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扫描

  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区的移民在百瑞源原生态枸杞种植基地采摘头茬枸杞。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2019年6月11日摄)

  自1998年开发建设之初,红寺堡区就零星种植枸杞,随后历届区委、政府逐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将枸杞产业纳入高效、节水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目前枸杞种植面积已达5.6万亩,年产值逾1.4亿元,每年采摘枸杞解决农户就业逾3.7万个工日,创造务工收入近千万元。

  红寺堡区建区21年,这里的群众基本都是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大山深处搬迁而来。如何让搬来的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红寺堡区立足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结合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无污染、硒元素含量高等自然优势,因势利导,大力发展枸杞、葡萄、黄花菜等富民产业。

宁夏红寺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扫描

  宁夏富阳工贸集团红寺堡农林科技有限公司黄花菜种植基地。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2020年4月28日摄)

  除了枸杞外,一朵小小“黄花”近几年在红寺堡区发展势头很猛,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万亩,使红寺堡区一跃成为“中国富硒黄花菜明星产区”。“这里种植的黄花菜条长饱满,颜色匀称,口感很好,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宁夏富阳工贸集团红寺堡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生明说,公司流转了1000亩土地种植黄花菜,每年能带动600多名村民务工。

  罗山脚下的红寺堡区还孕育出了“紫色梦想”。从2007年开始发展葡萄产业以来,红寺堡区坚持推进葡萄“全产业链”发展,目前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10.6万亩,注册葡萄酒企业28家,已建成投产酒庄(厂)18家,年加工能力达3.5万吨,年产成品酒800万瓶,产值达4亿元。

  今年,红寺堡区全力打造产区公用品牌,以红寺堡区葡萄与葡萄酒协会为平台,酒庄企业自主自愿形成联盟,注册产区公用品牌“红漠”,逐步引导、整合企业品牌,壮大发展产区公用品牌。

  如今,驱车行进在罗山脚下,一排排葡萄架上新展绿叶,枸杞、黄花菜正在旺盛生长,不仅扮靓了红寺堡荒凉的土地,也撑起了当地群众致富的无限期望。

  民宿扮靓乡村游

  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的周红花家正在盖新房,门口停着一车沙土,亲戚朋友正在铲土和泥。“今年打算办民宿呢!再不办就让别人抢了!”

  永新村是1999年由宁夏南部山区的海原县、西吉县等地的移民组成的新村,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2017年,永新村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对农户庭院进行改造提升,开始大力发展民宿旅游。

  位于罗山脚下的红寺堡区风景优美,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等赛事常年在这里举办,带来不少人气。“但刚开始动员的时候,大家不愿意,没听过民宿能挣钱,害怕白砸钱。”永新村村支书李文彬说。

  村看村,户看户,老百姓看党支部。柳泉乡动员党支部成员带头干,李文彬成为村里“吃螃蟹”的第一人。他花钱装修房屋、改造庭院、完善设施等,当年民宿纯收入2万元。“搬迁过来每户分了8亩地,种地一年最多挣8000多元,没想到盖了两间客房就挣了这么多!”他说。

  村民看红了眼,争着报名办民宿。永新村成立了吴忠市红寺堡区智慧民宿合作社,从小打小闹向规模化发展,全村共打造20家标准民宿,累计接待游客7000余人次,户均增收2万元。今年永新村还打算改扩建64家民宿,修建农产品展销中心、停车场、文化体育广场等。

宁夏红寺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扫描

  这是5月15日拍摄的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一家民宿中的家庭厨房。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