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05-13 21:40 的文章

45家中外媒体汇聚,虹口区委书记深情推介:逐梦北外滩,必将迎来新奇迹

5月13日下午,在上海白玉兰广场59层,一场汇集45家中外媒体的北外滩集中采访正在进行。


a7a76b968c73e707ae02dd64987903e7.jpg


虹口区委书记吴信宝一边放PPT,一边向大家“带货”北外滩。以下是他的介绍——


今天我们相聚在北外滩,可能有媒体朋友就会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想就从这个问题出发,与大家一起探讨三个问题:北外滩,在哪里?它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北外滩,在哪里?对着PPT上的实景图,大家把目光聚焦到市中心,就会发现在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三个地方构成了上海发展的“黄金三角”,这三个地方就是外滩、陆家嘴和北外滩。北外滩沿线2.5公里岸线非常珍贵。


总书记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重构了上海发展的空间布局,未来的上海,东边是“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浦东新区”、西边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商务区”,形成了“东西联动”两翼齐飞的新态势。同时上海也要推动“中心发力”加快突破,而北外滩是市中心唯一一块可以成片规划、深度开发的黄金地段。黄浦江岸线正逐步打通,资源优势不断凸显,北外滩在打造沿黄浦江发展的南北黄金轴线中将大有可为。所以,北外滩将是未来上海“中心发力”的新引擎、引领带动南北发展轴线的“新地标”、新时代都市发展的“新标杆”。


北外滩,从哪里来? 1843年上海开埠,在沪的各国侨民日渐增多。1845年,英商东印度公司在东大名路至高阳路一带建造了第一座驳船码头,之后北外滩陆续出现了20余座码头和数十个仓库,成为上海最重要的水路港口。


这里,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启航之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北外滩作为中国航运枢纽,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踏上放眼看世界的征程。同时在北外滩,许多外国人迈出了了解中国的第一步,这其中就包括了罗素、爱因斯坦、泰戈尔、萧伯纳、卓别林等。


2016年,我刚来虹口工作时,特意买了一本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来读。这部小说开篇就描绘了北外滩江河交汇处的景象。如果你沿苏州河漫步,还可以看到一排漂亮的建筑群,自西向东分别是,被称为亚洲第一公寓的河滨大楼,拥有远东第一大厅的上海邮政大楼和著名的上海大厦。这些建筑和北外滩很多历史建筑一样,在当年都是公共性的,曾引领过一个时代的风尚。


二战时期,这里是唯一向犹太人民敞开胸怀的“上海方舟”,约2万犹太难民在北外滩提篮桥地区和中国居民一起生活一起经历磨难。唐山路—舟山路—霍山路—长治路这一圈近0.98平方公里的区域,成为当年犹太难民隔离区内最繁华的街区。


有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和大家分享:犹太人卡尔·安格尔准备回国,但所珍藏的2000册图书没法带走。他把书托付给中国的好朋友林道志。朋友70多年过去,这些书传到林先生孙辈手里,他们仍坚守承诺,并寻找安格尔的后人,希望物归原主。


北外滩,到哪里去?根据规划,北外滩将形成“一心两片”总体格局。一心,即中部核心商务区,为高强度、高密度开发地区;两片,即西部虹口港活力片区和东部提篮桥片区,为低层高密度空间格局;全域构建新旧融合、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网络。规划建设总规模约840万平方米。


这里会出现最美的城市天际线。为塑造特色鲜明的北外滩空间形态格局,未来将在91街坊新建高480米的新地标,成为浦西制高点,与陆家嘴上海中心大厦遥相呼应。围绕新地标和320米的白玉兰广场,将打造两组标志性建筑群,高度分别在300-380米、180-250米两个层次,与陆家嘴、外滩相呼应,形成“黄金三角”整体天际轮廓。


人的舒适度也被更充分地考虑。比如,在北外滩中部核心区内设置占地11个街坊、约50公顷的慢行优先区,并在唐山路两侧,设置占地6个街坊、约22公顷的无车区,有4条轨交、10个站点,让出行更舒适。


又比如,在核心区范围内构建地上、地面、地下全方位互联的立体活动网络。一位白领从出地铁车厢走到办公室可能只需要5-10分钟,一个高管开车可以直接入库,从停车到办公室可能所花时间也仅需5分钟。可以方便地穿梭在不同楼宇开会,一天可以开5-10个会。午休时间,可以去空中连廊享受午餐、去屋顶花园“小憩”;下雨天不用打伞;下班后,可以去白玉兰广场逛街,可以去百老汇中心看戏,真正实现了“城市让工作生活更美好”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