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奇迹 2020-04-02 09:31 的文章

34只极度濒危鸟类勺嘴鹬现身湛江

本报讯 (记者曹龙彬 通讯员陈因文 庄胜)3月25日,本报刊发了一则题为《震撼!34只勺嘴鹬发出回迁集结号》的新闻报道,引起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的转载,立即引爆刷屏,其中人民网此则消息的阅读量24小时内就达7800+,还登上了当天微博热搜第二的宝座。

  而在这则消息的背后,饱含着一小伙子的默默奉献。他叫何韬,来自湛江红树林管理局,是一名“90后”,因而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小何”。勺嘴鹬因其体型小,且极度珍稀,故美其名曰“勺子”。

  2016年6月,小何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同年8月,他参加广东省林业厅的统一招考,以优异成绩被录用。小何在大学里学的是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但他对鸟类情有独钟。每逢节假日,他便背上相机,骑上摩托车,奔跑在乡间村野,或拍自然风光,或拍红土风情,或守候海滩涂,用镜头定格群鸟嬉戏、觅食与翩翩起舞的最美瞬间。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2017年以来,小何的摄影作品先后获得广东省林业厅“寻找古树名木”三等奖,广东省长隆杯“发现野生之美”摄影大赛最佳人气奖、发现奖。此外,他还夺取过广东省林业局举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林业新作为”征文比赛三等奖。与其说这些是他的兴趣所致,不如说是事业心、责任感鞭策了他。在他的微博简介中,有这么一句纯朴的话——“人的价值是能够为社会多做点有益的事情”,这也许就是小何的人生价值取向。

  2019年下半年,为对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沿海湿地的利用模式和特征进行研究候鸟迁徙及停歇生态学,小何作为骨干力量参加了由南方科技大学、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红树林基金会等组成的环志团队,首次在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环志工作。长达一周的时间里,小何与伙伴们顶着凛冽的寒风,全天候在船上或海滩上“守株待兔”,终于成功地在保护区内将编码为0X的黄色旗标环志佩戴给勺嘴鹬,创下勺嘴鹬在中国大陆越冬地区第一只环志记录。

  2020年3月17日,小何与往常一样,在湛江自然保护区内头顶烈日,脚踩淤泥,艰难地搜寻着稀有的勺嘴鹬。当望远镜出现一群聚集在滩涂上觅食的勺嘴鹬时,他兴奋得差点跳了起来。为防止惊动这些生性敏捷的小精灵,他举起相机,弯着腰,几乎匍匐在泥泞的海滩涂上,一点一点地向前进。终于到了镜头有效范围,他迅速拿起相机拼命抓拍。

  最后经相片确认,聚集在一起的勺嘴鹬竟达34只之多!“这几乎占了全球勺嘴鹬总数10%的集群,非常之罕见,实在令人大饱眼福!”小何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小何这一拍,为研究广东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气候、湿地保护、海滩涂治理和候鸟迁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小何拍摄的勺嘴鹬相片,经记者配文并在本报刊发后,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各大主流新闻媒体纷纷转载,还登上了当天微博热搜第二的宝座。面对社会的赞誉,小何却谦虚地说,他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而已。是的,小何之所以用相机拍出精彩,用担当诠译人生,就在于有一颗平凡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