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美味 2020-02-18 20:08 的文章

第一書記王振:為錐栗廣開渠道,讓美味走出大山

原標題:鄉親們,咱們再加把勁(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

第一書記王振:為錐栗廣開渠道,讓美味走出大山

第一書記王振:為錐栗廣開渠道,讓美味走出大山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第一書記們准備怎麼干?

記者採訪了5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第一書記,他們有的用技術引路,帶領鄉親種枸杞、種香蕉,搞特色產業﹔有的想利用區位優勢引進農業項目,建田園綜合體﹔有的忙著給本村特產拓展銷路,讓農家果走出大山﹔有的想農業旅游相結合,鞏固脫貧成效……總之,帶領群眾因地制宜,擰成一股繩,正在加油干。

好日子是奮斗出來的。如期完成脫貧任務並防止返貧,大家都有信心。

——編 者

繼續種枸杞,延伸產業鏈

村民邢呂最近閑不住,非拉著我去地裡,瞅瞅能不能種葉用枸杞。葉用枸杞喜水,但怕澇。我看邢呂這塊地,是塊寶。

兩年前,剛到清明村,我發現交通短板問題很突出。現在道路修通,村裡的希望來了。路修好了,重點是發展產業。

結合村裡的條件,我在林科院近10年的上百項科研成果裡挨個排查,請專家研究論証,最終選定了葉用枸杞。葉用枸杞看著小,實際效用可大著哩。這是一種 “藥食同源”的特色木本蔬菜,可做菜也可制茶。最重要的是,對勞動強度要求不高,收貨周期又短。這不正是我要找的“金娃娃”嗎?!

帶著項目回到村裡,沒成想,倒讓老鄉們潑了一盆冷水。原來,村民們以前隻見過吃果實的枸杞,從沒聽過用葉子的枸杞。我忙帶著大家去試驗田裡瞅瞅,讓村民們放了心。

我們還引進了一家企業到村裡試種示范,一個月后便有了產出。由於清明村生態條件好,晝夜溫差大,葉用枸杞長勢和品質都比其他地方好。發展產業有望了!

在我們村3組的120畝土地上,建起了“葉用枸杞科技成果轉化暨精准扶貧示范基地”,年均畝產值超過8000元,帶動村民50戶,其中貧困戶20戶。前一段,村民何開江給我算了算他家今年的賬,掙了3萬多元!

目前,全村正在推進建設枸杞茶加工車間和保鮮庫,延伸產業鏈,落實產品銷售,確保葉用枸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同時,還成立了專業合作社來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力爭讓產業惠及更多農戶,助推脫貧攻堅。

今年,我還要多跑幾家企業,讓他們來安營扎寨。也得繼續提高葉用枸杞單位面積的產量和產值,多向同行專家請教怎麼防治病虫害。

眼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了村裡。我也要用自己的技術,踏踏實實地干下去,今年帶著大伙兒脫貧!

重慶市林科院經濟林研究所所長、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車田鄉清明村第一書記方文講述

本報記者 常碧羅整理

為錐栗廣開渠道,讓美味走出大山

最近去脫貧戶王正雙家的100畝錐栗林看了一看。

王正雙今年45歲,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靠著在村裡當護林員、做水電工脫了貧。王正雙流轉100畝荒山,將荒廢了10多年的山坡頭開墾成梯田。鬆土、挖溝、圍籬,種上6500多株一寸高的錐栗苗。錐栗苗要3年才挂果,為了減輕鄉親們的負擔,我們工作隊為每畝錐栗補貼3000元,分4年補貼到位。我們還鼓勵大家在錐栗林下套種中藥材、土豆、紅薯等,解決短期的收入問題。

澤果村是長在大山頂上的一個小山村,地無三尺平,是個深度貧困村。海拔高、缺水、冬季嚴寒,我們想方設法將這些“先天不足”轉換為發展優勢,最終選中了錐栗作為扶貧產業。錐栗耐寒耐旱喜光,特別適合在洛塔鄉高寒山區的沙土裡生長。一筆細賬算下來,豐產期一畝錐栗的收益至少有4000元。

2018年起,我們在全鄉建起500畝錐栗示范園。以示范園為引領,把這一產業推廣到有條件的鄉村,通過培育王正雙這樣的大戶,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增收。目前,洛塔鄉已有近10個村種植錐栗,種植面積3000畝,成為湖南最大的錐栗種植基地,1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錐栗種植合作社。

1月初,我們在長沙最熱鬧的黃興路步行街舉辦了扶貧年貨專場。從山裡運出來的2000斤錐栗,加工成“糖炒栗子”,售價30元一斤,兩天就搶購一空。這個消息傳到鄉親們的耳朵裡,大家勁頭更足了。

今年農歷大年三十,我給自己定下了新目標:為錐栗銷售廣開渠道,打造“一鄉一品”特色產業。從朋友那裡打聽到,長沙有一家老字號糕點鋪,制作栗子糕的錐栗來自外省,成本很高,我准備上門跟糕點鋪談合作,推介洛塔錐栗。此外,我還會聯系長沙的餐飲企業,請他們推出以錐栗為原材料的菜品,讓市民和游客都能品嘗大山裡的美味錐栗。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駐湘西自治州龍山縣洛塔鄉工作隊隊員、駐洛塔鄉澤果村第一書記王振講述

本報記者 王雲娜整理

嘗試茶旅融合,鞏固脫貧奔小康

這陣子,在我們村,防疫站點的燈天天都亮到深夜,老百姓看路口有盞燈亮著,心裡踏實。

大南坑村是個深山區村落,除了交通不便,產業發展也是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