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2-09 14:28 的文章

是穿山甲传播的新冠病毒吗? 其实,它也是受害者

近年来,大部分非法交易的穿山甲鳞片来自非洲。

2月7日,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通过联合攻关,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在新闻发布会上,华南农大校长刘雅红说:“鉴于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性,我们选择将研究结果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希望有助于疫情的科学防控,并为更多科学家开展进一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度高达99%

华南农大教授肖立华说,冠状病毒的最初来源一般是蝙蝠。

病毒如何从蝙蝠传染到人?SARS病毒是通过中间宿主果子狸,MERS病毒是通过骆驼。现有证据显示,野生动物有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因为早期病例都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市场销售海鲜和动物,其环境样本中也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

在开展病毒溯源工作时,科研人员通过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组样本,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继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揭示穿山甲中β冠状病毒的阳性率为70%。通过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结构,最后对病毒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

肖立华说,研究结果有利于阻断病毒动物源,避免病原长期传播。

中间宿主可能有多个

那么,中间宿主是否是唯一的?华南农大教授沈永义说,穿山甲是潜在的中间宿主,但一般来说,中间宿主可能有多个。以SARS为例,除了果子狸,其他的小型食肉动物也可能对病毒起到放大作用。此前,北大朱怀球团队发表文章提示,水貂可能也是新冠病毒中间宿主之一。

去年9月,广东省生物资源研究所在《病毒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马来穿山甲可以被冠状病毒感染,甚至导致死亡。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计算病毒学家大卫·罗伯特森说,在华南农大宣布成果之前,穿山甲就已经是新型冠状病毒中间宿主的一个很好的候选者。

目前无法大规模人工养殖

穿山甲是古老的哺乳动物,是一种从7000万年前的食肉目动物进化而来的特化物种。它的视觉基本退化,但嗅觉极其灵敏。其以蚂蚁为食,遇敌时缩成一团,鳞甲是它们的铠甲。它们利用长长的爪子挖掘出一个白天睡觉的洞穴,在傍晚则四处寻找食物。

目前,世界上有8种穿山甲,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物学副教授李世平说,穿山甲繁殖艰难。它以长舌舔食白蚁、蜜蜂等昆虫,食量巨大,但食性单一。雌性穿山甲一胎仅产仔1到2只。穿山甲对生存环境要求高,适应性差。

目前,无法实现穿山甲大规模人工养殖。关键难点仍然在于食物。它对蛋白质要求很高,即使投喂干蚂蚁、高蛋白的粉末饲料,也难以保证其营养充足。偏夜行性的穿山甲生性谨慎,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食性单一化也导致它们胃肠道非常脆弱,这些也增加了养殖难度。

药用价值不大

食用存在健康风险

近年来,受栖息地减少、盗猎猖獗等原因影响,穿山甲数量锐减。在中国和越南,很多人认为,穿山甲鳞片和皮肉具有药用价值。

“事实上,穿山甲的鳞甲只是角质化的皮肤附属物,它的主要成分是β角蛋白,和毛发、指甲等的成分没有本质区别。”李世平说,研究人员发现,猪蹄甲和穿山甲的鳞甲提取物中所含成分相似且含量接近。

穿山甲的肉在营养上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根据相关检测数据,它的肉中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相比平时吃的普通动物并无过多营养优势。

“而且,穿山甲作为野生动物,身上存在大量病毒和寄生虫,所以食用穿山甲存在损害健康的风险。”李世平说。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穿山甲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国已于2007年停止一切从野外猎捕穿山甲活动,并从2018年10月起全面停止商业性进口穿山甲及其制品。非法猎捕、运输、贩卖穿山甲及其制品,情节严重的,可面临10年以上刑期。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多措并举实施全面保护,通过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专项打击行动等加大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打击力度。强化国际执法合作,与联合国毒罪办、国际刑警组织等开展由原产国、中转国、目的国共同参与的全链条打击行动。

2019年8月,国家医保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其中明确规定,穿山甲(醋山甲、炮山甲)中药饮片不得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同月,相关部门传出消息,正在研究将穿山甲的保护级别升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