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19-08-31 21:10 的文章

垃圾不落地 深圳添动力

垃圾不落地 深圳添动力

图为深圳开展垃圾分类活动。

2019年,“垃圾分类”成为热频词。不过垃圾分类并不新鲜。早在2000年,全国就开始逐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由最开始的8个试点城市,到26个示范城市(区),再到46个重点城市。深圳是最早的8个试点城市和46个重点城市之一,一直不断探索垃圾分类新路径,为全国垃圾分类提供经验和探索。

图为深圳小朋友在投递垃圾。

垃圾分类制度先行

深圳垃圾分类起步较早。2013年7月1日,深圳成立了全国首个垃圾分类管理专职机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2015年8月1日正式施行《深圳市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开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随后相继出台分类设施设备配置等3个地方标准和7个规范性文件,搭建了较为完备的垃圾分类规范标准体系。2017年6月3日发布全国首份《家庭垃圾分类投放指引》,让垃圾分类更具可操作性。

今年以来,深圳相继出台《深圳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行动方案(2019-2020)》《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草案)》《深圳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实施方案(2019-2021)》(征求意见稿),将垃圾分类明晰化、具体化、全面化。通过设立机构、健全机制、树立标准、完善立法,促进垃圾分类治理逐步完善,以此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刚性约束和强制保障。

深圳垃圾分类经历了几个阶段。其中,2017年下半年推行生活垃圾分类1.0版:完善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同年10月全市3478个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区(含城中村)完成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其后推出2.0版将垃圾分类升级为建立集中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形成“楼层撤桶+定时定点督导”模式,截止目前已有65%的小区完成。3.0版是在每个集中投放点配备小型洗手池,开展家庭厨余垃圾的分类回收,目前已在部分小区试行。4.0版将在立法通过后推行,具体为实行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同时在各分类投放点配备无线监控。现在,深圳正大力推行2.0版 “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的住宅区垃圾分类模式。全市805个住宅小区已率先实现这一垃圾分类模式,设置了2348个集中分类投放点,涉及48万户大约167万居民。

目前,深圳市推行包括玻金塑纸、废旧家具、废旧织物、年花年桔、绿化垃圾、果蔬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在内的九大分流体系,实现垃圾日减量2700吨。全市日均分流分类处理生活垃圾从2017年的1985吨上升到目前的6400吨,回收利用率达27%。根据《深圳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行动方案(2019-2020)》要求,2019年底前将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0%以上,2020年底前达35%以上。

图为深圳盐田区居民用智能化设备进行垃圾分类投递。

“智慧+”提供新方案

深圳市盐田区垃圾分类起步早,工作扎实,目前已经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生态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早在2017年底,垃圾减量分类已覆盖盐田区所有的228个物业小区(含35个城中村)和725家公共餐饮酒楼;2019年2月底,盐田区将智能化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扩大到学校、军营、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实现了垃圾减量分类智能化收集“全区域覆盖”。同时,结合辖区实际,盐田区在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理各环节和链条,建立覆盖全区餐厨垃圾、果蔬垃圾、玻金塑纸、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年花年桔、废旧织物、绿化垃圾等分流体系。

日前,记者在盐田区中英街一号小区碰到了正在处理垃圾的王阿姨,她正站在一台机器前“刷脸”,原本以为是刷脸支付,仔细一看王阿姨在做垃圾分类。触摸屏、摄像头、电子秤、指纹采集……充满科技感的这个设备原来是小区新上线的垃圾分类回收设备。

“刷脸就能识别投放人,分类投放之后,随时都能在手机上看到投放垃圾的重量、种类、比例等数据。而且垃圾分类成功还可以积分换奖品,真没想到扔个垃圾也能这么洋气!”王阿姨热情地介绍道。

图为志愿者在指导市民进行垃圾分类。

事实上,像这样的智能分类收集设备已经在盐田区投入了350多台,覆盖全区所有的物业小区、城中村、学校、医院及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在全市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分类收集全区域覆盖。

王阿姨所在小区放置的垃圾智能分类设备是深圳市德立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推出的产品,这些设备正是德立信强力打造的“互联网+垃圾分类”全链条中的一环。德立信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业的垃圾分类服务企业。在他们的理念中,垃圾分类绝不仅是多放几个垃圾桶这么简单。通过“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德立信提供了源头分类智能设备、大数据分析系统、垃圾分类咨询培训等六大服务,把垃圾分类架设在数据化、智能化的网络之中。目前,德立信已经拥有各项专利 18 项、软件著作权 9 项,并在深圳、珠海、太原、郑州、天津五个城市约800多个小区开展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投放和垃圾减量分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