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2-25 16:53 的文章
宅在家用这套配置4K流畅玩了价值2000的单机大作
最近很多朋友觉得在家都要被闷死了,但是作为一名典型宅男,我对这种全国性的禁足表示毫无压力,安安心心在家打打游戏睡睡觉挺好。不过,习惯不出门不代表习惯闲着……于是我用家中的边角料硬件组装了一台电脑……
大家好,我是吃瓜大师,欢迎大家收看这篇我花费了一周的时间才完成的文章!本篇文章将用一套鲁大师跑分超过50万的主机,挑战3840x2160分辨率下玩耍单机大作,或者进一步检验这套采用了最新款硬件的中高端配置主机能否在4K分辨率下顺利流畅运行的同时甚至能开一些特效呢。
在测试开始前我们先看看配置信息:Ryzen53600x处理器,16GB的内存外加AMDRX5700XT显卡,1TB的固态硬盘,不论品牌的话加上电源机箱散热这套配置综合价格应该是在七千元级别,属于目前中高端配置机型。不过说实在的,虽然说是中高端机型,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7000块钱买台电脑已经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了!
注意:测试中内存频率已经从DDR42666C19超频到DDR43600C18,其他部件为默认设置。
我记得前几年还在说“买台手机的钱都能买台电脑了”!而现在却变成“买台电脑都能买台iPhone11了”!可见目前电脑硬件市场……唉……还好有70后的情怀玩家,80、90后的UP主,00后的“穷学生”撑着,看上去依然欣欣向荣……
什么叫做情怀!
言归正传。¥7000只是一个主机的钱,显示器、键盘、鼠标、耳机这些不是买的山寨货的话最终成本奔¥10000是轻轻松松的。而且就在这个花钱过程中,各位消费者肯定要纠结一个问题——到底买什么分辨率的显示器才合适呢?
目前最主流的还是1920x108060Hz的显示器,不过因为近年硬件性能的显著提升,1080p高刷新率显示器、2560x1440显示器甚至是3840x2160分辨率显示器成为了越来越多玩家的考虑对象。除开16:9这种标准宽屏,还有21:9甚至32:9这种超宽屏也成为了很多玩家日思夜想的“尤物”。
那么电脑能不能满足高分辨率下流畅游戏的要求就成了很多人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同的游戏对于配置的要求不同,不同特效对于游戏帧率影响不同,不同的人对于流畅帧率的概念也不同,所以问题实在是太大了,需要束缚一下才能作答。
假设我们要玩的游戏是近年AAA评级的单机大作,对于流畅的定义为平均帧率在60fps左右,此时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什么样的电脑才能满足3840x216060FPS畅玩3A大作呢?正好我刚组装的3600x+5700xt组合配置不低也不算很高,于是就有了本篇文章。
废话就不说了,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套配置这套5700XT+3600x的组合在3840x2160分辨率中最低特效下几个著名游戏BENCHMARK中的表现:
《刺客信条·奥德赛》3840x2160全低特效(平均帧率71fps)▼
《古墓丽影·暗影》3840x2160全低特效开启时间抗锯齿(平均帧率86fps)▼
《战争机械5》3840x2160全低特效(平均帧率约92fps)▼
《彩虹6号》3840x2160全低特效100%渲染(平均帧率约130fps)▼
《全面战争·三国》3840x2160全低特效(平均帧率约78fps)▼
通过这五个游戏Benchmark可以说明想要5700XT+3600x的组合满足4K分辨率下流畅运行3A大作显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很多朋友都会纠结“最低特效”这四个字!所以说人的贪欲是无止境的,就花了这么多钱,还想开高特效,还想流畅运行……
不过……因为以上测试的平均帧率已经较大幅度超过了我们之间定下的平均帧率60fps的流畅线,所以这对与于5700XT+3600x的组合来说的确不妨一试。,那么接下来,我将会在另外五个近年3A大作中进行尝试平衡画面与帧率之间的关系,来检验本定位2560x1440分辨率的RX5700XT+3600x组合能否更加Awesome!
《使命召唤:现代战争》
《使命召唤》是一款历史悠久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从2003年第一款发布至今已经历经18个版本,《现代战争》这个系列也不是第一次开发,如果不算重制版这一代算是第四代,所以可以称之为《现代战争4》但是大部分时候被叫做《COD16》,除开在2005年和2016年分别出了一个类似DLC版本和一个重制版,《使命召唤》保持了每年更新1个大版本的传统。
2003年-2019年《使命召唤》版本信息▼
2003年:《使命召唤1》
2005年:《使命召唤:联合进攻》、《使命召唤2》
2006年:《使命召唤3》
2007年:《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
2008年:《使命召唤5:世界战争》
2009年:《使命召唤6:现代战争2》
2010年:《使命召唤7:黑色行动》
2011年:《使命召唤8:现代战争3》
2012年:《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
2013年:《使命召唤10:幽灵》
2014年:《使命召唤11:高级战争》
2015年:《使命召唤12:黑色行动3》
2016年:《使命召唤13:无限战争》、《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重制版》
2017年:《使命召唤14:二战》
2018年:《使命召唤15:黑色行动4》
2019年:《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
因为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使命召唤》也从注重单机剧情转而注重网络对战,造成了近几代的单机内容越来越烂根本不给传统单机玩家购买的欲望,甚至动不动下载100多个GB连盗版都没人去玩,下载一天然后剧情也只能玩一天,又没深度又没创意特别很没意思。所以我劝各位,你只是玩单机千万不要花这个钱,剧情只是它10%的内容,90%的乐趣来自网络对战,不仅仅又了赛季制度还马会有“大逃杀地图”!
不过呢,不能就这么说《使命召唤:现代战争》是个垃圾游戏,目前亚服售价依然再400-600这个区间,如果要买特色装备还要另外花钱,各类视频平台相关直播内容也是越来越多,如果你是使用的是高规格的RTX显卡(比如RTX2080)还能在较流畅的画面里体验光线追踪所带来的酷炫特效,总而言之呢配置好、不差钱买来玩玩也是挺不错的。
多的我就不说了,不管《使命召唤16》线上内容又多好玩,我的目的是检测一下RX5700XT这款显卡到底能不能在保证一定画质的情况下4K分辨率流畅运行单机剧情内容,下面我们就先从4K分辨率特效选择来说。
特效的开启
《使命召唤16》显示及特效选择一共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显示”“细节与材质”“阴影与打光”“后制效果”与“荧幕”。首先我们先看“显示”部分,在这个部分中我们要注意一个选项——“彩现解析度”。这个选项对应的是真实的渲染分辨率,所以必须要设置成100才不会低于你的“屏幕分辨率”。就好比,你使用的是2560x1440分辨率的显示器,那么“彩现解析度”这里选择100游戏中才会真的输出2560x1440分辨率的图像,所以这个数值只建议超过100不建议低于100。另外“V-Sync”建议停用防止画面延时、“帧率限制”也选择“无限制”。
“细节与材质”中一共有5个选项,其中“材质”“子弹撞击”“曲面细分”比较影响观感,其中“材质解析度”是重中之重,建议拉满(“高”),其他部分设置成低,“子弹撞击”“曲面细分”分别设置为“启用”与“近景”即可。
“细节与材质”主要控制游戏中各种物体的精细程度,“阴影与打光”就是控制游戏场景中光效的真实程度,这里我只建议“阴影贴图解析度”“粒子光线”设置成“一般”,其他全部“停用”即可,为什么我们一会再说。
“后制效果”中我们需要将“抗锯齿”拉满,这样画面更加精细,尽管它会大幅降低帧率也是值得的,如果帧率实在接受不了至少也要开SMAA1X(附加把“电影效果强度”拉满),其他特效全部停用或者拉到最低,这些实际上影响不了太多帧率就是看自己习惯了,反正网络对战的时候前往不要开。
以上就是最主要的特效,不过有一个设置很多人会忽略,那就是“荧幕”中的“视野”。这个设置能让游戏中视野增加减小,同时也会较大幅度影响帧率,我个人喜欢设置到“100”,各位可以按照自己喜好设置。
这些设置就是我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下文称为:部分特效),可能也不一定完全对,但至少我觉得这个设置可以均衡帧率与效果两者,能让RX5700XT在4K分辨率下流畅运行也能获得大部分的画面品质。那么具体画面品质如何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不同特效画面差异
首先我要声明在静态时很多特效没有办法完全展示,自然也难以对比,特效开关肯定是有区别的。而且张大妈对于上传的图片有压缩,所以下面的画面各位可能觉得并没有什么明显差异。我觉得在一款游戏中能明显让人感觉差异的主要还是材质贴图与抗锯齿的程度,而且选择性开启特效时我也是这么做的,如果对于帧率要求不高当然是特效越多越好,但很多特效确实不容易区分。
画面对比一:
就拿这个画面来说,一个是1080p全特效,一个是4k部分特效,各位能区分两者差异吗?说实话,我在用原图对比的时候根本找不出有什么差异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特效开不开对于画面质量影响不大的原因。不过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区别,只是在这个场景下我们很难发现而已,这里我也只是举个例子,说明很多时候开启50%特效就可以获得80%的画面效果,如果要剩下的20%画面效果就要损失50%的帧率,在配置吃紧的时候这样的做法得不偿失。
1920x1080,全特效,100%渲染,100%视野画面▼
3840x2160,部分特效,100%渲染,100%视野画面▼
画面对比二:
我们再看看画面二的对比,在这个画面对比中除开1080p全特效、4K部分特效,我还加入了4K特效全关的画面。各位可以看到在光影方面三者区别真的非常小,甚至水面的反光几乎也没有本质区别。如果各位仔细看,其实是可特效全关时画面的精致程度还是有明显差异的,因为图片较小并且被压缩不容易察觉而已,实际游戏中的差异很明显。
1920x1080,全特效,100%渲染,100%视野画面▼
3840x2160,部分特效,100%渲染,100%视野画面▼
3840x2160,特效全关,100%渲染,100%视野画面▼
三者画面放大对比▼
通过放大的画面对比各位能很明显的感觉到三者画面的区别,特效全关与其他两个差异很大,部分特效和特效全开基本上就是阴影细节上的不同,但是各位觉得特效全开的阴影真的真实吗?我看不见得……
游戏效果
特效、画面解说完毕之后我们就要看看实际玩游戏的效果了。其实既然是我选择性开启的特效,当然是能够满足单机剧情流畅玩耍的,不过还是得证明一下。本次测试我选择了游戏前三个剧情场景,分别是《战争迷雾》、《皮卡迪利》以及《机密联盟》。这三个场景各有特色,其中《皮卡迪利》场景最为混乱,最后我们也会对这个场景中测试不同分辨率时候的帧率效果,首先我们还是先看4K分辨率下的RX5700XT的帧率表现。
3840x2160(部分特效)游戏帧率
场景一:战争迷雾(平均帧率69fps)▼
《战争迷雾》场景较为昏暗,打斗有一段打斗比较激烈的部分,但是综合下来还算比较缓和的,RX5700XT+3600x平台帧率最低没有低于50fps,最高可达110fps,整体帧率在70fps左右,可以达标60FPS的流畅线。同时我发现《使命召唤:现代战争》这款游戏在50fps以上只要不是竞技状态玩玩单机剧情毫无问题。
场景二:皮卡迪利(平均帧率65fps)▼
《皮卡迪利》场景也是夜间,战斗环境比较混乱,爆炸、活动人群以及火源、光源也比较多,在大爆炸后进入爆炸现场时帧率会降低的比较多,在40-50fps左右,除此之外其他战斗场景还好基本上都能高于60fps达到70fps甚至更高,最终这个场景的平均帧率可达65fps左右。
场景三:机密结盟(平均帧率78fps)▼
《机密结盟》场景就比较平缓了,基本时以潜伏任务为主,多是寻物、寻路以及暗杀为主,激烈场景很少,而且因为以街道场景为主,所以场面也不大,帧率大部分时候能保持在60fps以上,频繁可达100fps,平均帧率也达到了78fps,结合场景特性可以说是玩的非常流畅了。
通过这三个场景测试可以得出RX5700XT调高主要特效能在4K分辨率下流畅的体验《COD16》剧情的结论,正如上文所说,4K分辨率的显示毕竟也不算普及,那么RX5700XT特效全开能否满足玩家在2K、1080p高帧率的需求呢?也就是说,能否满足高画质竞技需求呢?
《皮卡迪利》不同特效分辨率下帧率展示
不同分辨率的测试中,我并没有选择网络对战场景,所以说这个测试并不算严谨,但是为了能使三个数据有对比性,最终用了帧率较低的《皮卡迪利》场景。不过这个场景敌人比较多,玩家攻击方式比较自由,而且容易遭受多人、多方式的攻击,火焰灯光效果也反正,也算是更接近真实对战效果。
1920x1080,全特效,100%渲染,100%视野画面(平均帧率:145fps)▼
在1920x1080分辨率全特效的情况下,RX5700XT+3600X平台的组合能让游戏帧率稳定在100fps以上,平均帧率达到145fps,完全可以满足1080p144Hz显示器的要求!满足需求高画质高帧率竞技玩家并没有压力。
2560x1440,全特效,100%渲染,100%视野画面(平均帧率:101fps)▼
在选择3000元级别以上显卡的玩家中,2K144Hz的显示器我觉得符合他们的预算和定位,而且我觉得2K144Hz的显示器在目前的价格性能比上是中高端玩家比较好的选择。通过测试RX5700XT+3600X平台能稳定帧率在100FPS左右,最低时也没有低于70FPS,很多时候能朝超过120fps,帧率不算很高,但是也能不至于让2K144Hz的显示器浪费掉。
3840x2160,部分特效,100%渲染,100%视野画面(平均帧率:65fps)▼
4K分辨率上文我们也说过了,这里不再多说。特效肯定时不能全开,如果要高帧率只能降低特效,在画面做出较大的牺牲的情况下,达到竞技的水平也不是不行。相比3840x2160分辨率,21:9的3840x1440高帧率显示器其实更为流行,因为我手上没有这样的显示器(关键是懒),所以也就不做测试了,通过1440:2160=2:3的比例来算,3840x2160分辨率开启相同部分特效时,平均帧率应该可以达到90~100fps。
小结
总的来说,4K分辨率开些特效玩《使命召唤16》RX5700XT+3600X还是没啥问题的,虽然不是满特效,但是能达到差不多的效果也能保证流畅玩耍就已经可以了,下面再为各位展示几张4K部分特效游戏的截图给大家看看这些画面效果。再这些图片的左上角还有实时的整机参数,RX5700XT+3600X平台显卡温度没超过65摄氏度,显存占用达到7.5GB,CPU占用保持在30-50%,内存占用大概再10GB左右,并没有产生瓶颈的情况。
《战地V》
相比《使命召唤》,《战地》系列的历史也不占下风。从2002年首款《战地》系列《战地1942》问世以来已经有了接近18年的历史了,只不过EA并不像Activision那么每年割一次韭菜,18年只推出了10个版本(其实也不少)。有些年轻的朋友可能还不知道为什么才发展到《战地V》(又名战地V),下面为大家展示一下《战地》系列的发布时间线各位就知道了……
2002年:《战地1942》
2005年:《战地2》
2006年:《战地2142》
2008年:《战地:叛逆连队》
2009年:《战地1943》
2010年:《战地:叛逆连队2》
2011年:《战地3》
2015年:《战地:硬仗》
2016年:《战地1》
2018年:《战地5》
是的,各位甚至有机会看到《战地IV》比《战地V》后发布的奇妙场景,EA的脑子就像足球,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个进球的是前锋后卫还是守门员……《战地V》同样追求联网对战模式,与《COD》不同,联网对战是《战地》的传统项目,所以说《战地V》剧情部分依旧较小,可是《战地V》的剧情比《COD16》更加精致、引人深思,如果将《战地V》比作《兄弟连》多国版那么《COD16》更像是《反恐24小时》第100季,哪个剧情更好不言而喻。
多的我就不说了,尽管《战地5》也是更注重线上内容,但是我们还是通过剧情内容来检测一下RX5700XT+3600x平台在4K分辨率高特效中能否有流畅的游戏体验吧。
特效与画面
还是先来说一说4K分辨率怎么开特效。《战地V》对于配置的要求没有《使命召唤16》高,所以我采用了特效全开然后一点点降低特效的方法。以60fps流畅线为准,慢慢摸索出了一个既能保证画质又能满足60fps流畅运行的特效组合。
在《战地V》中,画面设置包含两个部分“基础设置”“高级设置”,在“基础设置”中我们除开要设置正确的分辨率之外还要记得调整“视野”等内容。“视野”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人会设置成70-75(我比较习惯70,“载具视野”设置成95最高),在《战地V》中设置视野并不会明显影响帧率,这一点和《使命召唤16》不同。其他设置就按照玩家自己对画面的喜好来了,喜欢电影感觉的可以将其他项目的全部开起,“动态模糊”也拉满不会影响帧率,我个人不喜欢这些,所以是全部关闭的。
主要的画面品质选项都在“高级设置”中,其也包含两个部分,分别为“性能设置”,“质量设置”。本次测试我计划使用DX11接口,因此“性能设置”中保持DX12的关闭。另外如果显示器支持HDR我们可以开启“高动态范围”,“分辨率比例”调整到100(意思为100%画面渲染输出),“帧数限制”调整到200最高,“未来帧渲染”开启(如果选择DX12可以不开),关闭“垂直同步”“显存限制”。
“质量设置”是真正影响画质和帧率的设置部分,不过经过我多次试验,我们可以仅仅将“特效品质”和“后期处理质量”两项调整到低,然后“抗锯齿”设置成“TAA高”、“环境光遮蔽”设置成“HBAO”就可以满足游戏在60fps左右运行。
具体帧率展示我们后面再说,献给大家展示一下“特效全开”“部分特效”与“特效全关”之间的区别。通过一张训练场的图片我们可以知道特效开启和关闭对于近景的影响较小,或者说玩家对于近景的变化的感知不大。但是特效开启和关闭对于远景的影响较为明显。虽然近景还是有肉眼可辨的差别,但和远处的树木在开启和关闭特效后相比,其差异是非常小了。
在实际的游戏中,“全特效”和“部分特效"在战火纷飞的时候是画面观感上是会有差异的,但是因为你会同时对比两个特效,所以级别是前后分别体验了两个状态下的画面,并不会觉得“部分特效”时会有明显区别。不过“特效全关”就能明显让人知道画面品质的下降。事实上,通过再降低几个对于画面影响小的特效还能提升帧率,我这里就不折腾了,留给大家自己摸索,反正我的目的时达到了。
各种分辨率帧率
《战地V》的测试选的是剧情任务第一章《祖国的召唤》。《祖国的召唤》包含五个场景分别为夜袭《纳尔维克码头》,坦克战《托布鲁克》,狙击《凯赛林通道》,空战《柏林》,进攻《奈梅亨大桥》,拥有《战地V》中大部分元素,流程紧凑过程统一,作为测试场景非常不错。于是我就在这个场景上分别进行了4K“部分特效”,2K、1080p的全特效测试,下面是帧率曲线,各位应该不用我多说了,结果一目了然。
小结
可以说目前大部分玩家想要全特效来玩《战地V》选择RX5700XT+3600x这个组合是绰绰有余了,即便是使用3840x1440这样的宽屏显示的玩家,也可以在不明显牺牲画质的情况下也能流畅运行《战地V》,再经过精心调教满足144Hz这样的高刷新率显示器也不再话下。下面几张图就是《战地V》《祖国的召唤》场景中的截图,使用的是4K分辨率部分特效,左上角的参数可以反映出游戏运行时的一些状态,供大家参考。
《我第一天去警察局上班2》、《让子弹飞4》与《大表哥2》
因为上面两个游戏占用了巨大篇幅,所以下面三款角色扮演游戏就不那么详细介绍了。各位可能对这三款游戏比较陌生,但是我把原名说出来大家就知道了。其实这三款游戏都是比较有名的游戏《我第一天去警察局上班2》=《生化危机2重制版》,《让子弹飞4》=《爆蛋精英4》=《狙击精英4》,《大表哥2》=《荒野大镖客》,这些名称只是一些梗而已。
我们先来说说5700XT+3600x平台在《生化危机2重制版》4K分辨率下的表现。这款游戏别看是重制版,高画质对于配置的要求并不低,不说4K特效全卡,2K分辨率特效全开2080TI一样扛不住,另外这款游戏特别血腥,如果不是为了测试我才不会去玩,恶心死了……马上今年还会出《生化危机3重制版》同样引擎,STEAM预售400+……我滴个神啊,这是找以前玩盗版的老玩家讨债来的吧……反正据我所知无论是情怀还是追捧女主角,《生化危机》的玩家群体还是挺多的。
《生化危机2重制版》配置要求较高设置项目也比较复杂,不过因为考虑到这款游戏对于帧率的要求并不高,所以也品质开高点也没太大问题。这里我在“预设”中选择“图形优先”。
在这样的设置之下,5700XT+3600x平台可以稳定在50-70fps之间,画面和可玩性、流畅程度都比较OK,对于《生化危》这样的游戏还是足够了。因为比较懒,所以我并没有进行数据统计,就用警察局场景的几张截图来展示一下数据和画面吧。
通过左上角的数据分析,RX5700XT在这款游戏中的占用还是比较满的。可能因为不是同一天测试,室温不同所以RX5700XT温度在1500rpm的转速下温度达到了66℃。CPU温度大约在55摄氏度左右,占用在20-30%左右并不大。再强调一下这款游戏不吃帧率50fps左右就能比较好的游玩了,毕竟PS4PRO也顶多4K30FPS不是照样玩……
最后提醒一下:小孩子不要玩!有心脏病不要玩!晕血不要玩!
《大表哥2》在18年开始火起来,各大主播争相直播,可惜那个时候还是只有PS4、XBOX这些平台,到了2019年《大表哥2》才被移植到PC端。虽然还没有咱们显卡贵的PS4就能让玩家大呼过瘾,但是这款游戏移植到PC上之后许多人就在抱怨配置需求太高。不过高归高,最终画质还是比PS4要好不少,而且只要你的配置足够高,那么就比PS4拥有更流畅的游戏体验。
那么这款游戏配置要求高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用4K分辨率运行,将特效拉到最低,使用VULKAN接口跑游戏内部的BENCHMARK程序,最终我们只能获得平均帧率刚刚好过60fps的成绩,而且画面实在是渣得要命……贴图质量甚至还不如手机游戏精致。
但是如果我们把“纹理质量”拉到超高、“时间抗锯齿”也拉满,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画质差异巨大而帧率损失并不是很大的游戏画面,经过游戏自带的Benchmark测试,平均帧率同样可以接近60fps,相比全最低画质帧率降低并不大,画面提升非常明显。
“纹理质量”拉到超高+“时间抗锯齿”拉满时benchmark平均帧率同样能够接近60fps▼
《大表哥2》也是与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不符的游戏,如果说《侠盗猎车手》体现的时美国现代社会矛盾,那么《大表哥2》讲述的时老美自古以来的阶级矛盾和人与自然的抗争时的人性善恶……不管怎么样……我们的RX5700XT+3600x平台还是能够满足这款游戏在4K分辨下较为流畅运行的,虽然画质不能开很高,但由于《大表哥2》和《生化危机》游戏性质一样,拉满两个特效也能获得说得过去的游戏画面和流畅程度了,下面贴几张图给大家感受一下。
注意:未满18岁请不要碰R星游戏!
最后我们说说《让子弹飞4》,其实我更喜欢将《狙击精英4》喊成《爆蛋精英4》,为啥?因为真的可以爆蛋啊!这款二战题材的角色扮演射击类游戏因为超级“酷炫”的击杀特效风靡一时,大概在2017年的时候能在很多直播平台看到有主播直播这款游戏,不过后来因为非常不和和谐的击杀画面而被禁播。这款游戏同样可有网络对战,但是因为玩家太少了,自由度也不是很高,所以单机内容才是主要的。而且我觉得《狙击精英4》是为数不多的可重复把玩的游戏之一,平时没事的时候随便选择一个关卡各种方法击杀敌军有不错的减压效果。
说回“爆蛋”,在这款游戏中,如果你的击杀达到了一定的精彩程度,游戏就会自动转为第三方镜头慢动作播放你的击杀过程。从子弹离开枪膛到子弹飞,再到击杀敌军整个过程非常“酷炫”,并且它还会将被击杀人员进行透视,让玩家准确看到被打“爆”的部位,比如“爆眼”“爆头”“爆肺”“爆胃”“爆肠”以及“爆蛋”。
想要达到“爆蛋”特效必须要屏息凝视瞄准“适当”部位,然后扣动扳机,就有几率出现画面了。由于画面过于血腥所以我这就不展示了。反正又想看的可以自己去购买体验,三年前158买的,好像现在还要120,画面平直也不错,关卡也还算多,游戏节奏也不快。
说了那么多废话,下面进入正题。《狙击精英4》这款游戏的画面品质不能说很真实但是给人的感觉不错,而且优化很好,即便是4K分辨率也能让RX5700XT+3600X平台流畅运行在最高画质之下。具体画面设置如下图:
整体画面帧率可以维持在60-80FPS之间多为70fps,鲜有低于60FPS的情况出现,CPU负载非常低仅在5-20%之间。这个游戏我同样没有统计帧率,依旧是截图几张给大家参考参考:
那么OK,我所有的测试结果到此就都展示完毕了,其中所有游戏都有射击元素,这也算是我个人的爱好吧。统计了一下,这5款游戏的总价值约¥479(战地5)+¥569(使命召唤16通行证版)+¥158(狙击精英4)+¥378(生化危机2重制版)+¥399(荒野大镖客2R星终极版)=¥1983(当然,我实际并没有花这么多,不过再怎么也有1500元左右)。
有些人说这些游戏太贵了……其实我觉得99的《绝地求生》更贵!如今已经第6个DLC了,每个DLC我就要花¥66从2018年到现在我都在这个外挂满天飞的游戏上花了接近500了!还不算开箱子买装备的钱!
好了好了,文章太长了,下面进入总结时间……
总结
首先,3840x2160分辨率依然不是目前游戏玩家首选的分辨率,特别是预算有限的玩家群体,我更推荐购买2560x1440144Hz这种2K高刷新率显示器,有助于玩家在同样预算的情况下比4K分辨率获得更高的帧率。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目前34英寸21:9(3840x1440)高刷新率显示器价格越来越低,会有更多的玩家更青睐这种准4K超宽屏显示器,那么本次测试就有了一定的意义。
在刚才的测试中各位也看到了,这些游戏对于CPU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在游戏中3600x这款6核心12线程的CPU占用很少能超过50%,但是通过经验判断想要4K游戏不达到瓶颈,Ryzen53600这样的6核心12线程的CPU是基本配置,因为在以前的3500x与9400f的测试中,1080p2K分辨率下CPU在部分游戏中已经成为了瓶颈所在。
从本文的测试结果中不难看出想用RX5700XT这款显卡开点特效流畅体验4K分辨率单机大作还是没问题的,如果在玩家选择3840x1440超宽屏上还能获得更高的帧率。但是RX5700XT这款显卡的目标分辨率并不是4K级别,想要顶级特效流畅运行大部分的游戏还是建议使用2560x1440的显示器。按照性能比例和使用经验,在此建议使用4K显示器或者使用3840X1440显示器的玩家至少选择RX5700这个级别的显卡。总的来说RX5700和RX5700XT属于一款2K进阶型,4K入门级显卡。
OK,本文就到此结束了,各位对本文有什么样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最后,感谢各位收看,希望本文对您的购物有所帮助。下面是其他测试硬件展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观看。
整机其他测试项目
注意:此跑分供玩家横向对比使用,如果想要4K较好画质流畅体验单机大作不推荐低于这个跑分。
作者:xiaob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