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1-23 14:45 的文章

平台聚才!青岛人才总量破208万!

平台聚才!青岛人才总量破208万!

原标题:青岛:“平台”聚才“生态”留才

时值岁末年初,对过去一年青岛人才工作的盘点,无不彰显出这座城市的求贤若渴。

从2019年6月中共青岛市委印发《关于“学深圳、转作风”机制建设的意见》,在官方红头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来了就是青岛人”之后,青岛用愈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人才。

而这种开放包容,彰显的是一座城市的气度和胸怀。去年年初,青岛提出“学深圳、赶深圳”,发起15个攻势,“政务服务,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在招才引智方面,深圳对人才的渴求、服务态度更是感染着青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刚刚过去的2019年,青岛从“需求”导向出发,用“平台”聚才、靠“生态”留才,吸引集聚了25万名人才加入到青岛开放发展的时代洪流中,而全市的人才总量已经突破208万。

208万人才,是建设青岛的智慧之火。青岛敞开怀抱欢迎五湖四海的才俊来青共谋发展、开创未来。

平台聚才!青岛人才总量破208万!

按“需求”引才:

产业聚才,人才兴业

2019年12月29日,青岛人才集团成立。新成立的青岛人才集团是青岛城投集团和深圳人才集团合资成立的国有企业,将搭建深圳和青岛南北两大示范区人才交流与互动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市场运作、产业布局,组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人才领域标杆企业,打造青岛市场化、公益化、产业化的大人才体系。

从最初到深圳人才集团考察学习到青深两地合资成立人才集团,这背后的隐喻不难看出:青岛已经明确了在人才工作上的新理念新打法,要服务好国家战略,要把组织工作和人才工作、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人才成长和企业成长结合起来,聚力招才引智。

众所周知,有针对性地引才聚才才能让人才在当地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实现人才的最大价值。

过去的一年,青岛始终明确“集聚什么人才”的首要问题,坚持以需求带招引、用产业聚人才,让人才领产业。

为此,青岛突出产才匹配,以产业组织理念抓招才引智,聚焦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编制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紧缺急需专业目录和职业工种,征集并发布7000余个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引导驻青高校围绕重点产业发展调整设置专业,遴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10个学科(专业),予以重点支持建设。

同时,围绕“引进一个人才、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思路,实现人才引领发展。单以微电子产业为例,引进了中科院青岛EDA中心、矽昌通信等高端人才企业,促进了我市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快速形成。

为了精准引才,青岛在引才聚才时坚持全职和柔性引进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中介组织等的引才主动性。据统计,仅在2019年,就新设了6家海外、7家国内招才引智工作站,总数分别达到36家和14家。对11家引荐高端人才的中介机构和个人兑现引才“红娘”奖205万元,共引进A类人才2人、B类和C类人才各5人。

青年人才是时代的主力军,他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社会就有希望。青岛这座城市对青年人才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深,为留住青年人才所做的努力也是越来越贴心、务实。

在发起实施的青年人才“聚青行动”中,青岛将“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扩大到专科毕业生,住房补贴政策覆盖到本科生,落实了青年人才一次性安家费等政策。据统计,2019年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5.24万人,留青率达到48.6%,同比提高8.6%。

不仅是量的提高,留青的青年人才在“质”上也有极大提升。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城市引才表现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青岛吸引的非本地户籍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占比达43.98%,领先于10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的40.55%和500万-1000万人口大城市的39.60%,表明青岛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优势显著。

平台聚才!青岛人才总量破208万!

建好平台聚才:

搭建放飞理想的舞台

人才看重的是成就事业的平台和创新创造的价值实现,同时,也考验着一座城市能用何种方法集聚人才的智慧。

为此,加大力度建平台,用平台留人成了青岛的首要选择。过去的一年,我市不断优化政策平台、做强招引平台、完善创业平台,为人才在青岛放飞理想提供了足够宽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