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助力更高质量交流合作

10月22日,在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中,外方代表在发言。

十一月五日至八日,中国土耳其地方经贸合作对接会和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土耳其)跨里海专列接车仪式举行。

11月27日至12月3日,菲律宾八达雁省省长万永高率代表团再次来访陕西,出席八达雁国际贸易中心揭牌仪式。

5月12日,以“携手减贫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减贫国际合作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
本报记者 李妮
顺应新形势、锚定新方位,抢抓新机遇、展示新作为。2018年11月12日,“中共陕西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挂牌后,省委外办积极践行“四个服务”,注重增强统筹协调能力,努力开创外事工作新局面。
一年来,全省外事工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更加积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务实有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更加精准到位,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优势发挥更加凸显。
共绘“一带一路”工笔画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陕西日益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登上全方位开放发展新舞台,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在这一过程中,陕西外事工作坚决贯彻中央对外工作方针,主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充分发挥陕西优势,努力创建服务全省经济发展有效平台。
省委外办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促进对外交流合作,作为擘画工作、谋求发展、确定思路的“聚焦点”和“落脚点”。
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提出“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重大倡议后,我省立即成立专班,9月省委副书记贺荣率团出访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宣介基地建设情况,协商相关事宜。
10月22日,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举行,赢得与会各方积极响应和广泛关注。
“全球面临粮食安全问题。特别是中亚国家,水资源严重短缺,上合组织成员国60%的人口在农村,都面临着干旱问题。中国在农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杨凌示范区可以协助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上合组织国家的现代农业问题。”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诺罗夫指出。
“当前世界经济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我们愿同各方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探索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助力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省委书记胡和平在致辞中表示。
12月,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组团赴俄参加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专家会议,专题汇报基地建设情况,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
“在陕西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对我省来说,意义非凡。这必将稳步推进陕西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交往合作,扩大陕西高质量的对外开放。这是省委外办统筹我省优势资源,整合对外交流渠道,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一次成功实践。”省委外办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说。
农业技术合作的纽带,已经将陕西与“一带一路”国家紧紧连结为一个合作共赢的发展共同体。
共谱“三个经济”发展交响乐
11月5日至8日,省委书记胡和平出席“政党交流与务实合作”——中国土耳其地方经贸合作对接会和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土耳其)跨里海专列接车仪式。
中欧班列长安号带着中欧合作的福祉、带着中国人民满满的期望,呼啸着跨过里海的班列 ,成为首次穿越土耳其马尔马拉海底隧道的中欧国际班列。省委书记胡和平指出,当前中欧班列长安号已基本覆盖中亚和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这次跨里海(西安—土耳其)专列的开通,对于提升中欧班列运行时效和辐射能力、促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