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 创业来 人才活 创新进 筑梦新区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筑梦新区外景。记者徐火炬 摄
冬日傍晚,寒风阵阵;足球赛场,热力飞扬……
随着一声哨响,筑梦新区笼式足球场上,第一届“筑梦新区杯”足球联赛开始。筑梦新区足球队和市直单位足球队进行激烈的角逐,队员们奋力奔跑在绿茵场上。筑梦新区管委会六级雇员张智与安徽元游网络科技公司负责人梁晋配合默契,大家像兄弟们一样用力拼搏、斗志昂扬。
这个地方,青春飞扬躁动
这不是体育中心,也不是活动中心。没错!这里就是安庆市创新经济加速器、四新经济主战场——筑梦新区。
一年来,筑梦新区像这样的团队体育、文化活动接连不断、“好戏连台”。
“赛场上,我们是一个团队,共同为筑梦新区的荣誉而战。今年举办的一系列活动,给我们提供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机会,也给我们一个拼搏向上奋斗的机会,让我们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梁晋说。
而在今年以前,这里还不是这么热闹。筑梦新区成立2年来,已引进各类企业300余家,企业员工超过2000人,其中年轻人占比90%以上。但在今年年初的走访调研中,筑梦新区管委会发现,“80”“90”后创业归属感不强、交流的很少,创业创新者大多把筑梦新区当成是平台、很少有“筑梦人”的共识。
“人才要引更要留,我们必须要加强园区内共享共创机制建设,增强人才黏性,增强归属感、幸福感,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热’起来,努力让每一位‘筑梦人’创业愉快创新愉快生活愉快。”在反复走访调研后,筑梦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三级雇员王珏强调。
行胜于言,坚持人才驱动,一切为了人才、一切依靠人才……
一方面,筑梦新区加速政策兑现速度,为人才提供最开放的创新创业平台。人才政策自动生成、标准兑现,开园至今,累计兑现消费券、生活补助、租房补助等各类人才政策超1000万元,评审创新创业团队6个、科研平台1个,累计兑现政策资金约430万元。
另一方面,筑梦新区加速配套新业态,为人才提供舒心的创新创业环境。除配备齐全书吧、音乐餐吧、笼式足球场、健身房等生活设施,出台更多有温度的“政策”、举办各类比赛联谊活动,人才在活动中互动更频繁、交流更深入,“无奋斗不青春”的创新创业热情高涨。
“今年新区非常热闹,我带着员工一起参加了很多活动,不仅加强了公司内部的团结,更接触了很多生活工作在一起的‘陌生人’,也为我们提供了互利共赢的‘商机’。”安徽盛世航明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戴勋说。
正如筑梦新区四级雇员周倩倩在11月份筑梦新区音乐餐吧举行的联谊交友会上所说,“我们真挚希望每一位成员在筑梦新区收获创业成功的喜悦,还能收获人生最大的幸福——家庭。”
2019年的筑梦新区,是热闹的、精彩的,也是温馨的、动人的。
这个地方,创新活力迸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驱动,活力无限。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培博士陈方鑫来了。他带来了水治理的最新技术,成立了安徽涞澈水务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NSAD脱氮新材料解决低碳源条件下无法脱氮的世界技术难题。随着他而来的,还有中国地质大学、清华大学的技术研发团队。
201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层人才团队来了。他们带来了3D打印技术,成立了安徽筑梦三维智能制造研究院。今年3月份入驻,研究院研发设备已投入2000万元,产值达到500万元,预计2020年达到2000万元。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信息学专业在读博士查海涅2017年来此并扎下了根。他带来安徽易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入园两年多就拿到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认定,主持有安徽省重大专项、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取得软件著作权25项,专利3项,合同金额已突破2000万元。
2019年,市校合作有了新突破,“安庆师大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研究院”在筑梦新区挂牌并落实场地开展工作。还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乡村饮用水净化与污水处理技术”、北京理工大学“高速存储系统研发”等一批高校科技成果落地。“PCB电路设计与研发平台”“一站式家电服务平台”“供应链共享平台”等一批新业态企业落户新区。
人才引,创业来;人才活,创新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