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打造教育高地吸引人才安家
自设立以来,贵安新区就承载着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注定了她的不平凡。
短短几年时间,贵安新区已然成形,先后引进了国内三大运营商、富士康、华为……一批批信息产业逐步入驻,经济高地雏形已出,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
随着贵安新区不断发展,高层次人才纷纷涌向这个年轻的国家级新区,人才集聚效应正在这里逐渐释放。
为招才引智,贵安新区坚持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教育惠民和人民满意为落脚点,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良好的环境,向外抛出橄榄枝,以求得高端人才,助力新区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有效果的务实举措,正是贵安新区践行“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重要指示精神的体现。今年,新区按照“建城市、聚人气,广招商、兴产业”工作主线,加快推进“一城一带”建设。
贵安新区从一张白纸到蓝图跃现,一笔一画都离不开人才的创新和拼搏奋斗。

贵州群升豪生大酒店
超前谋划高位推动 全面布局构筑教育高地
贵安新区自设立以来,乘着国家级新区建设之东风,在一张白纸、白手起家基础上乘势而上,以打造全省优质教育示范区和教育惠民先行区为目标,强化“谋、投、引、特、管”5项措施,逐步实现了“城乡均衡”“开放现代”“素质教育”三个转变。
为了办好教育事业,新区超前布局,高起点谋划,制订了《贵安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5-2030》《2014-2018全面改薄计划》《学校布局规划》3个专项规划;根据《新区片区控规》《乡村建设规划》,2030年规划人口122万人,规划布局幼儿园75所,布局小学43所,布局中学30所,中小学用地为221.7公顷(中小学用地166.3公顷,高中55.4公顷),占新区总建设用地的2.2%。
在组织保障上,新区建立了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联系各部门及各乡镇政府的教育会商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成立了以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项目建设、师资队伍、设备设施、教学管理、数据统计5个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培训、推进、督查、反馈、家长5个专题会;制订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施方案》《责任分解表》《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应知应会手册》等系列指导文件和操作手册,提高广大干部及家长对义务均衡工作的参与度与满意度。
在政策保障上,新区制订了《贵安新区新建改扩建住宅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规定(试行)》,要求所有房开项目按照“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的原则,规范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建成后无偿交付给新区管委会;教育配套设施未经教育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整个项目不能交付。
与此同时,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也围绕“让老师住下来、学生留下来、双创干起来、城市美起来”的目标,调整优化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发展空间,同时围绕大学师生特点塑造城市文化,切实打造拴心留人的“软环境”,保证在校师生安居乐业。
经过近6年时间,贵安新区这座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城正在黔中大地跃然而起,朝着“功能齐全、配套完善、交通便捷、管理科学”的一流现代化新型城市大踏步迈进。

第六届花溪大学城文化艺术活动月开幕现场
引来先进示范带动 打造优质教育“一条龙”服务体系
近年来,贵安新区坚持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教育惠民和人民满意为落脚点,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抓党建思政、均衡验收、教育改革、常规管理、政策落实、校园安全等重点任务,全面提升教育办学水平,实现教育软硬件“双提升”,逐步构建起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优质教育“一条龙”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几乎是从零起步到基本均衡的道路。
为打造教育品牌,新区采取“高位嫁接”“强弱联姻”方式,快速提升新区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先后引进北师大附中、北大培文、贵师大附中、贵州省实验中学、新华国际等一批优质名校,逐步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链条、一条龙的优质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和功能区都有1所标准化的现代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