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1-29 22:50 的文章

甘肅“人才磁場”引力足

原標題:甘肅“人才磁場”引力足

11月27日、28日,甘肅省70多家用人單位組成“豪華”招聘團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舉行專場宣介和招聘會。招聘團帶著滿滿的誠意,釋放的政策紅利,形成強大的“人才磁場”,吸引眾多高校優秀大學生前來應聘、洽談,加速各類高層次人才向甘肅聚集。

“豪華”招聘團引起應聘熱潮

報告廳內擠滿了人,走廊裡擠滿了人,樓道裡擠滿了人……

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新東方廳的情形是這樣,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陽光廳的情形依然是這樣。

11月27日、28日,甘肅省選調生招錄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宣介會分別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舉行。

分別可容納近300人的報告廳都涌來了近千人。擠不進室內的學生,就在走廊裡側著耳朵聽。

甘肅省28家高校及科研院所、9家衛生醫療機構、21家省屬國有企業、14個市州和蘭州新區等70多家用人單位,帶來了1000個定向選調生名額和將近5000個企事業單位工作崗位。

如此“豪華”的陣容一手提著優惠政策籃子,一手持著誠心實意的橄欖枝。甘肅省就是希望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到甘肅干事創業。

宣介會很火爆,招聘會更火爆。

“每年在北大舉行的各類招聘會很多,但像這次一個省一下子來這麼多單位,提供這麼多工作崗位卻並不多見。”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后的霍勇揣著儲存個人簡歷的U盤趕到現場,和自己感興趣的用人單位交談后,霍勇的目光鎖定了蘭州大學,懊惱的是自己沒有打印好個人求職簡歷。“你登記一下個人信息,我們這兩天就會和你聯系,沒有簡歷不要緊,我們不拘泥於形式。”蘭州大學負責招聘的老師一席話打消了他的顧慮。“能感受到招聘單位是誠心實意地選人招人。”霍勇說。

望著擁擠的人群,中國人民大學的高佳明感到來得有些遲了﹔看著眾多的用人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的包秀芳遺憾自己還有一年才畢業﹔和中意的企業達成意向協議后,中國政法大學的王卓感慨甘肅引進人才的誠心實意……

釋放“政策紅利” 形成“人才磁場”

“我們有政策紅利、有產業鏈磁場效應、有干事創業平台……”

“為吸引優秀大學生到蘭州來,我們啟動實施了‘30萬優秀大學生留蘭工程’,面向國內高校有針對性地引才引智。”蘭州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王旭和人社局局長方書英搶佔地利之便,在招聘會入口處現場宣講蘭州市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各種優惠政策、保障措施,“截留”咨詢、應聘的大學生。

今年以來,甘肅省採取多種措施,破解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的難題。按照“小切口、大突破”的思路,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簡而言之——

重點扶持培養拔尖人才和領軍人才。按照科學技術領域每人每年100萬元、其他領域每人每年50萬元的標准給拔尖人才以資金資助。對有望入選“兩院”院士的拔尖人才,給予每年最高300萬元的資助,進入“兩院”院士候選人的,持續予以資助。對領軍人才的獎勵標准由10萬元提高到了20萬元,對符合省級人才引進條件並簽訂5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給予20萬元的安家補貼。

重視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專門設立省長人才獎,主要獎勵作出突出貢獻的綠色生態產業創新人才和團隊、優秀民營企業家、技能大師和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最高可一次性獎勵100萬元。設立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津貼,首批選拔了2000人左右,每人每月給予1000元津貼補助。

支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離崗創辦企業或在職創辦企業,進入創新創業平台的人才,到省內企業服務的,可以在一定時期內保持事業身份不變。

充分給用人主體放權、給人才鬆綁。對高校、科研院所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把過去的事前審批改為事后備案,用人單位自主制定、發布、調整人才引進計劃,自主引進人才,事后向相關主管部門備案即可,解決了長期以來存在的招聘周期長、入編程序繁、自主引進權限小等“痛點”問題。

甘肅省在千方百計“增人數”的同時,想方設法“暖人心”。

各市州以全省的人才政策為基准,發揮地方優勢,同時配套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在此次招聘會上,隨著這些“政策紅利”的釋放,逐漸形成了“人才磁場”,加速吸引人才聚集。

“現在大學生求職,待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沒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而蘭州市在這方面恰恰獨具優勢,我們放大這一優勢,為優秀大學生提供更好的平台。”王旭說,通過探索,蘭州市在這方面也嘗到了甜頭。僅今年9月份到目前,蘭州市就引進了236名優秀大學生。

“現身說法”“主動出擊”用人單位搶佔競爭優勢地位

人才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是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支撐,也是區域競爭優勢的重要砝碼。甘肅對人才的渴望從未像今天這樣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