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0-24 16:07 的文章

衢州一中创新人才培养缘何引人注目?你奋力奔跑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徐聪琳 通讯员 郑岗

衢州一中创新人才培养缘何引人注目?你奋力奔跑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日前,2019年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成绩出炉,衢州一中高三学子王子羿荣获全国一等奖,成为衢州获得此奖项的两名选手之一。按衢州一中学科竞赛总教练李军豪的话来说,“这是一次具有象征意义的突破,是衢州一中近10年来第一个理科竞赛全国一等奖,这标志着衢州一中的学科竞赛开始跻身全省一流行列!”

去年9月,王子羿参加了一场物理竞赛,成绩不理想。他开始否定自己,并一度想要放弃竞赛学习。“你热爱物理,有悟性,且勤奋。”物理学科竞赛教练卢文告诉王子羿,对于竞赛,更应该重视的是体验竞赛准备的过程,“坚持下去。明年,我们会把失去的荣誉通通拿回来。”

如今,王子羿的坚持终于获得了回报。

“学科竞赛是一座山峰。”在“登顶”路上,有艰难坎坷,需引路人,还有一同前行的伙伴,团结拼搏、不断进取,王子羿的学科竞赛经历,是衢州一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缩影。

找到学科竞赛的兴趣和动力

衢州一中学科竞赛中心启用近4个月,11个专家工作室,如同11个训练场,不断见证新的传奇的诞生。

“数学、物理、化学3个科目,每个年级都有一个竞赛工作室。生物竞赛工作室有两个,分属高一、高二年级。”卢文介绍,每个竞赛教练专家工作室都配有“专属教练”。

衢州一中的每个学生都有参加学科竞赛的机会。除数、理、化、生、信息学等传统竞赛学科外,学校也会开展语文、英语、天文等学科的相应竞赛辅导,培优促尖。每个学科参加竞赛的学生都有40人左右。学校经过精心挑选,组成由省特级教师、市名师领衔的学科竞赛辅导团队,自主辅导与“请进来”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此外,学校还设有客座教师团队,由国内知名的科学家、学者组成,其中有中科院院士韩济生、工程院院士汪燮卿、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叶大均、青年生物科学家林龙年、清华大学博士崔琦、北京大学博士刘倍贝等。

“学生既可以在‘高大上’的创新实验室里进行严谨而有趣的实验,也可以回到学科竞赛中心,在工作室里‘遨游题海’,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攻破难题。时不时还能见到‘大科学家’。”卢文笑言,只要学生有一颗竞赛的心,就一定能在衢州一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竞赛训练场地。

衢州一中创新人才培养缘何引人注目?你奋力奔跑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生物竞赛团队参观浙大生物实验室

“竞赛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进行交流,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高三(1)班班主任兼学科竞赛教练李明看来,衢州一中的学科竞赛成绩优异且稳步提升,而学科竞赛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我们重视学科竞赛,但它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部内容。”每周,李明都会带着学生进行两次长跑运动,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和意志力,“我希望学生能有所体悟,不论是在竞赛学习,还是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只要是奋力奔跑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高中学校能否培养出学科竞赛省内一等奖,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该校在中学教育界是否占有一席之地,也直接影响着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对该中学的青睐程度和生源吸引力。如今,衢州一中的学科竞赛国奖、省级及市级成绩呈井喷式发展态势。

衢州一中创新人才培养缘何引人注目?你奋力奔跑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夑卿指导母校学子

2017年,衢州一中67人获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110人获省级以上奖项,245人获市级以上奖项。2018年上半年,衢州一中多项学科竞赛成绩实现飞跃和突破。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学科竞赛中,衢州一中共有10人获得省一等奖,其中6人进入全市前十名。

201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高一高二同台竞技),全市有3名高一学生进入全市前10名,其中2人为衢州一中高一学生。衢州市高中化学竞赛中,在竞赛班多位学生未参加的情况下,4位同学进入全市前十名、7位同学进入全市前20名;2018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入围决赛浙江省省队11人,衢州共2人,均来自衢州一中;2018年全国中学生国学大赛,衢州一中3人获全国一等奖,7人获全国二等奖,5人获全国三等奖,31人分获省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