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0-24 02:14 的文章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苏州营造人才创新创业

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创新发展战略,不断吸引高端人才,培育本土多样化人才,改革人才激励、评价机制,致力于营造“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人才定制:涵养高层次、紧缺人才“蓄水池”

  厚植人才优势,方能夯实创新基础,激发创新活力。10月19日,“慧眼识湖 智谋未来”2019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专业人才招聘会举行,140家用人单位前来招贤纳士,总计提供3400多个工作岗位,吸引了31所苏州本地院校和10所异地高校的4000余名高层次人才到场应聘。

  招聘会上,由科教创新区管委会着力打造的科教创新区实习基地项目举行授牌仪式,围绕园区产业发展,增强企业与人才双向需求的黏性,参照区内高校专业设置及学生培养情况,按照7大产业进行划分,共17家企业荣获首批“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实习基地”称号。

  截至目前,科教创新区内已累计有31所中外知名高校及6所职业院校入驻,全区在校生规模达7.85万人,其中研究生18000余人,形成了立足高层次、国际化、产业紧缺人才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座城市的人才储备和集聚,是由产业分工与定位引领的。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重点布局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而着眼产业,建立贴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育体系,离不开栽梧筑渊的超前部署。

  集聚人才,唯快不破。“高校在人才生态系统当中,是重要的供给侧。在构建专业课程中,将产业需求和培养标准相结合,才能形成适应区域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新体系。”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沈琰表示。

  科教创新区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这一重要环节,开辟出一条集聚人才的“快车道”,培育了一批产业结合紧密、专业特色鲜明的学科群。在专业设置方面,科教创新区结合园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陆续引进了中科大软件学院、纳米学院,西交大纳米学院,东大软件学院等一系列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区内有11所院校设立生物医药相关学科,覆盖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各个层次,专业门类包括临床医学、生物信息、生物科学、药学、免疫学等……”打开正在制作优化中的《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科教资源手册》,区内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等产业的科教资源一目了然,每一项产业对应的学校、专业、招生类别及学历层次都以表格形式一一详细列出。

  科教创新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缓解了区域专业人才供应缺乏的状态,本地就业率也逐年提高,苏州大市范围内本地就业率保持在45%以上。

  校企联手:点亮协同创新“高光时刻”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科教创新区不断深化开放合作、集聚人才、协同创新,让科技创新与人才驱动同频共振。

  今年9月,福耀集团苏州研究院落户科教创新区,依托与发挥福耀集团与代顿大学中国研究院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科教创新区众多院校和研究所的研发资源,重点建设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仿真技术,天线技术,光电、薄膜与传感器等研发与产品开发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作为全国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福耀集团、代顿大学中国研究院作为主要参与单位,今年以来,代顿大学中国研究院承担福耀集团委托的智能工厂人才培训项目,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东南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院校合作,开设应用工业机器人系统、计算机编程、工业自动化设计、工业4.0与智能制造等课程,为福耀集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技术专长和良好英文交流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方向的工程师。

  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2013年,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并获批教育部、财政部首批14家协同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科教创新区通过政策驱动,先后实施了协同攻关、校企协同工作站、校企导师互聘等各类项目,对5项纳米技术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49个企业家、33个高校科研院所团队立项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苏大维格和南大光电上市,带动了一批高校企业新三板挂牌,高校成果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