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0-12 19:30 的文章

深度!景区运营激战:探寻“资金、人才、市场

  景区是中国旅游业的主战场,截至2018年10月,全国共有景区景点3万多个。 随着自主旅游的兴起,全域模式的联动,文旅融合的推进,消费需求的升级以及门票价格的下行,旅游景区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景区的运营管理水平在接受考验。绿维文旅认为,“资金、人才、市场”是景区运营提升与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通过托管模式,摆脱门票经济、丰富经营模式,盘活资金、吸纳人才、对接市场,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景区的保值增值。

  景区运营需要变革

  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旅游业的两大主题。旅游景区作为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综合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势必要发挥引领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景区也遇到了“滑铁卢”。 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向绿维文旅表示,新时代下旅游景区发展仍处在较好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内,但是也面临着众多严峻的挑战。

  首先,新需求的出现,给旅游景区发展方向带来挑战。实现产品技术创新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给旅游景区发展模式带来挑战。全域旅游模式下,旅游景区要加速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单一型、孤岛式”的旅游景点向“联动型、扩散式”的增长极转变。

  第三,多元化的利益格局,给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带来挑战。旅游景区作为公认的“优良资产”,面临的体制改革压力无疑是最大的。

  第四,人才队伍建设的滞后,给旅游景区企业现代化管理带来挑战。要注重旅游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强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尤其要注重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第五,实现新融合,给旅游业与景区组织管理带来挑战。随着文旅分割年代的结束,融合繁荣阶段的开始,堆积的问题也将逐步显现,同质化发展将加速洗牌,旅游业牛市发展态势过去,比肩竞争创新发展时代到来。

  目前景区的普遍问题包括过于依赖门票经济、二次消费能力弱、产品体验差、尚未挖掘夜经济等。根据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组织调研、绿维文旅参与编制的《中国景区门票定价及创新发展研究报告》显示,门票价格下降或取消后,面对运营成本压力,景区主要对特色旅游商品、特色酒店/民宿、旅游节庆、特色餐饮、亲子项目等二次消费项目做了优化,但创新开发运营的难点是缺资金、缺人才、缺项目,一些景区还存在体制约束等难题。

  景区托管破解运营难题

  景区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托管运营可谓破题方法之一。景区托管,即对旅游景区进行委托管理,是旅游景区所有者将景区的经营权、管理权交给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景区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去有偿经营,明晰景区所有者、经营者责权利关系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

  1999年,四川雅安市碧峰峡景区开启了中国西部景区“国有民营”的历史先河,“碧峰峡模式”实现了景区的管理权、经营权、所有权的三权分立,成为景区运营革命的探路者,轰动一时。以“1元游碧峰峡景区”活动为例,首日参加活动到风景区和动物园的游客约7500人,直接购票的游客约4600人,在碧峰峡景区游玩的游客达到了1.2万余人。由于碧峰峡的持续火爆,2001年和2002年,带动当地相关产业6亿元,占雅安市当年GDP的比重达3.5%。

  绿维文旅城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景区分院院长,景区运营专家郭晋军就是碧峰峡模式的一线操盘手,作为碧峰峡旅游区总经理,他还成功运营过定州古城、华蓥山旅游区、蒙顶山旅游区、苍马山旅游区等多个项目。郭晋军指出,景区运营管理不像酒店运营管理,在国内罕有成熟的运营管理公司。由于景区体量大、景区资源和类型差异大,包括山岳型、湖泊型、滨海型、沙漠型等等,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品牌,同时也存在门槛低、易复制的困扰。景区托管运营存在资金、人才、市场三大核心问题,在选择托管机构时,景区要考虑对方是否能够盘活资金和导入项目,是否有综合全面的实操人才和智库支持,是否有对接市场的平台资源和销售体系。选对托管机构,解决上述三大核心问题,对景区发展十分有利。

  景区托管运营三要点

  都知道形势正倒逼景区转型升级,但是怎么转型才是实际问题。景区在规划之初,就应厘清开发建设的逻辑,采取适合且妥善的运营之策。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建议“先策划后规划”,通过旅游全案策划,形成包括旅游产品策划、项目投融资策划、旅游经营管理策划等内容。

  1、可持续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