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9-26 03:39 的文章

李斌:手指尖里藏着大国工匠的所有深情

李斌:手指尖里藏着大国工匠的所有深情

全国劳模李斌

李斌:手指尖里藏着大国工匠的所有深情

李斌:手指尖里藏着大国工匠的所有深情

李斌:手指尖里藏着大国工匠的所有深情

李斌:手指尖里藏着大国工匠的所有深情

李斌:手指尖里藏着大国工匠的所有深情

李斌:手指尖里藏着大国工匠的所有深情

李斌:手指尖里藏着大国工匠的所有深情

题记:技术报国,一干就是39年,从没离开一线岗位,李斌师傅——一双巧手撬动冰冷的数控机床,为国家和企业“雕琢”着中国智造的梦想。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连续四届全国劳模、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李斌有着太多的荣誉和光环。而在儿子眼中,这些都比不过父亲做的炸土豆饼和油焖大虾更有分量,不及父亲赠送给母亲的香水和巧克力更有温度;在徒弟心里,这些荣誉承载着大国工匠的精神与灵魂,是从人工手动操作渐进为数控技术过程中的路标,更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缩影。

在过去无数个寒冬深夜,上海街头总会有个男子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一袋沉甸甸、热乎乎的夜宵,匆匆驶过。餐食店的老板不会想到,这名男子是在我国机械加工制造业赫赫有名的“大国工匠”李斌。

在儿子李盛捷眼里,父亲对家庭的爱是无声的,“以前没有网络外卖平台,不管爸爸下班回来有多晚,不论外面多冷,只要我和我妈饿了,爸爸总会骑车出去给我们买夜宵。他偶尔也很浪漫,外出开会回来,会给我妈买香水和巧克力。”

这些或许是一个普通家庭中的父亲、丈夫做得再正常不过的小事,但人们不知道的是,他还和工友、徒弟一起做了很多不寻常的大事。这位小家里的脊梁,在外是一名全国劳模、“大国工匠”。

上世纪80年代,还是“小年轻”的李斌,两次赴瑞士学习最先进的数控技术,在外国人不愿意教、自己偷偷学的几个月后,他成了瑞士公司第一个来自中国的工人调试员,开始指导外国工人。

回国后,作为技术“大拿”,他带领团队历经200多次试验,突破技术瓶颈,打破跨国大公司技术垄断,实现我国中高端液压元件的国产化。在我国新一代主战坦克里,就安装着由李斌领衔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液压泵马达。

在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院内的李斌工作室内,大大小小放置了两排数控机床,那些泛着金属光泽的成品零部件和切削下来的细碎金属屑,静静地宣示着这里刚刚结束一场数控程序与铁疙瘩的“厮杀”。其实这场“厮杀”只需在编程后,用手指按动数控机床上的一些按钮即可完成,像魔法一样,“幻化”出工程技术人员想要的零部件。

在李斌的徒弟陈勇看来,“师傅的手指尖藏着大国工匠的所有秘密。”

学习与传承——

让徒弟超过师傅,是一个师傅的终极目标

1980年,李斌从技校毕业,进入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39年来,工作之中,他不断摸索,精通了车、钳、铣、刨、磨全套加工技术,熟练掌握了数控机床的编程、调试、工装、维修;工作之余,他还获得了工学学士学位,成为全国机械行业知名的数控技术应用专家,被大学聘为数控机床教授……

2002年,全国首家以普通工人名字命名的“李斌技师学院”开学,他担任名誉校长,迄今已经培养技能人才超过8.5万人。

“师傅身上的一大闪光点就是不断学习,而且还让我们这些徒弟也必须学习。”陈勇提起自己的成长,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感谢师傅不断激励自己去学习。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真的。”陈勇的左右手背、小臂上大大小小的伤疤多达十几处,这都是在厂里做普通机床工人的时候,机器切削金属飞出灼热的碎屑给打伤、烫伤的。“我1992年到2004年,做了12年普通机床工,留了十几个疤。后来到李斌班组,跟着师傅从零学起,一点点掌握数控技能,再也没有受过伤,工作的环境安全多了,这是中国制造业变革的一个小注脚。”

“原来做普通机床工的时候,一下了班就跟工友们打牌。师傅则要求我去参加培训,去考各种技能和证书。”在李斌的指导下,陈勇先后获得了专科和本科的学历,还在专业技能上取得突破:2007年获得“李斌杯”数控高级技能比赛第三名,晋升为技师;同年,被评为上海电气“李斌式职工”、上海市“青年技术岗位能手”和“新长征突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