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人才缺口有深层原因 北京中关村芯学院揭牌
中关村芯学院是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发起设立的开放、集成的IC产业培训平台,旨在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要求,培养集成电路专业人才。中关村芯学院执行院长许正文表示,中关村芯学院是IC-PARK作为“一平台、三节点”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致力于打通“人才+创业+投资”的产业生态价值链,突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困境,促进自主创新。中关村芯学院将本着高起点、大平台、开放合作的理念,与高校院所、联盟协会、龙头企业以及第三方专业机构深入合作,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技术+双创+产业+国际化”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解决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缺口问题。
近日,位于IC-PARK的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集成电路设计园芯学院(以下简称中关村芯学院)正式揭牌,瞄准解决的正是集成电路的人才培养问题,致力于将产教融合落在实处。
IC人才缺口有深层原因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年版)》数据统计,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左右,而我国现有人才存量40万人,人才缺口将达到32万人。
有统计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专业领域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占总毕业人数的2.6%左右,其中仅有12%的毕业生进入本行业,2018年仅有2.6万集成电路专业领域的高校毕业生进入集成电路行业从业。从现有从业人员的人才结构分析来看,我国除了缺乏高端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骨干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的供给数量也严重不足。
从2015年到2018年,26+1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毕业生人数是下降的。为此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增加招生人数,但从趋势来看,这种增加值还没有达到教育部的平均值。
在第三届“芯动北京”中关村IC产业论坛“人才培训”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周玉梅说:“近几年毕业的学微电子的人少,大约有两个原因:一是高校当时对微电子没有充分重视,二是行业就业薪酬没有特别吸引人,因此导致人才的需求和供给极其不平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面向目前高校中2200多万学生挖掘潜力,推动产教融合,产业要考虑如何用好教育资源,高校要考虑如何用好产业资源。”
会上专家学者表示,当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正迈入发展关键期,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行业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集成电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要加快发展,就必须首先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人才培养与自主技术创新。同时还需要加大产业投资,构建“人才+创新+产业”的良性生态系统。以“人才与培训”为主题的分论坛围绕IC人才产业需求与现状、集成电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与思路、人才流动的瓶颈与障碍、高端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等话题展开精彩研讨交流。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