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水利人才发展创新行动方案(2019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等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适应“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对人才的需求,经研究,决定开展新时代水利人才发展创新行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瞄准国家发展战略和“补短板、强监管”对水利人才的需求,以促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以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等机制,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涌现的良好局面,为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政治引领。水利部党组统一领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整合各方力量,推进创新行动实施。加强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引导各类人才在推动水利改革发展中成长成才。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发展。以国家发展战略、重大工程涉水关键技术和管理问题为导向,聚焦水利工程四方面短板和行业监管六方面领域对水利人才的需求,以创新为动力,集聚、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水利创新型人才。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精准施策。改革完善水利人才培养和使用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团队和项目的精准对接,创新组织和协作方式,科学评价、有效激励,激发人才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内在动力。
四是坚持统筹协调、分步推进。强化资源整合、有效衔接,建立部门协调有力、单位落实有效、组织实施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按照“整体部署、分类推进、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路径,先行开展试点,逐步完善,全面展开。
(三)基本思路
准确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对水利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破解“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等突出问题,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确保“出人才、出成果、出影响力”。重点抓好四项创新行动。搭建一个平台,分业务领域、分专业方向、分人才类型建设创新人才库,掌握和集聚一批行业内外一定数量的高层次水利人才,创建部级统一的人才管理交流和服务平台。打通一个通道,贯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人才理念,依托入库人才组建创新团队,把团队直接建在“工程”上,推动人才培养使用与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水问题深度融合。助推两大梯队,优化人才成长路径,发挥团队培养优势,建立“团队+项目”培养机制,注重国际化能力培养,重点助推水利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成长成才。孵化一批基地,因地制宜建立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管理模式创新的人才培养基地,源源不断为水利基层、水利“走出去”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二、发展目标
到2021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有力加强,基层人才匮乏局面有效缓解,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专业化能力明显提升,满足“补短板、强监管”对人才的需求。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对国家发展战略和水利改革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建成部级统一的人才管理和交流服务平台。实现人才管理、交流、服务的一体化,显著提升人才工作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
建成20个高水平的人才创新团队。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重大水问题,产出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科技成果不少于10项;助力新增国家级创新团队,带动形成多层次、多领域人才创新团队。
重点培养50名水利领军人才和200名青年拔尖人才。助力新增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省部级及以上人才新增200人,其中40岁以下人才数量增加一倍,35岁以下人才有一定数量;在行业内建立人才有序成长的梯队和通道。
建成30个水利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200名高技能人才和25000—30000名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占比提高4—5个百分点;对10000名左右高中及以下基层人员开展学历提升教育;基层水利人才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引不进、留不住、提升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三、主要任务
(一)搭建一个平台—创建人才管理和交流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