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8-07 04:41 的文章

多方共建产学研合作桥梁 镇江驶上科技“快车道

中国江苏网8月6日讯 8月5日下午,2020年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召开,本次大会由江苏省科技厅与镇江市政府主办,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镇江市科技局、镇江高新区管委会承办。副省长马秋林,省政府副秘书长张乐夫,省科技厅厅长王秦,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明龙出席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大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作为嘉宾出席,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曙海主持大会。

多方共建产学研合作桥梁 镇江驶上科技“快车道

本次会上共发布企业技术需求454项,50余所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1000多项,同时还发布了一批企业需求和科技金融产品,现场签约一批合作协议,并有60多个专家团队与镇江市300家企业进行合作洽谈对接。

大会上,镇江市科技局局长蔡萍介绍,镇江自古就有科技创新的“基因”,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5.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22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4%,在全国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列第21位,在“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30强”中列第18位,在全国156个城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中列第4位。

伴随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尤其是G312产业创新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今年以来,镇江市大力打造高端装备、新材料两大千亿级支柱产业,培育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其中航空航天产业在高性能合金、高性能复合材料及构件、空天信息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有200多项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涌现出40多个全国“唯一、第一”的产品。

镇江高新区作为“中部城市协同发展区”的一极,是镇江主城直接对接南京主城的重要通道,也是G312产业创新发展带的重要枢纽,是这次大会的“主要战场”。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尹卫民介绍,目前在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位列第71位,在410家工业主导型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位列第37位。高新区围绕船舶海工“一区一战略”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现代物流、高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形成了“1+4”的产业发展格局。近三年,先后招引各类产业项目70余个,总投资超430亿元。

活动中,吴光辉院士介绍与镇江市航空航天产业合作情况,他对江苏省和镇江市对大飞机产业项目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镇江在国内第一个建立了航空产业园,十年中的迅速发展,让镇江市航空航天产业完成了从“0”到有的蝶变,“目前的C919大型客机中,机舱内部部件基本都是‘镇江造’。”

黑龙江省科学院赵梅书记介绍与镇江高新区合作情况,表示将技术转移中心落户镇江高新区,相互整合资源,加强沟通交流,加快两地技术成果循环,促进两地经济发展。

“通过超算平台的研究分析再反之为联想提供顶层设计和意见,在镇江市政府积极推动下,联想和研究院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联想依托江苏的教育资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收获科技资源。”联想集团副总裁刘文超介绍。

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刘庆院长介绍了镇江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情况,他表示将充分发挥创新中心功能,和镇江企业联合共促科技产业发展。

多方共建产学研合作桥梁 镇江驶上科技“快车道

马秋林在讲话中强调,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2019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27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72%;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4万家、一年净增近6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16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5项,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镇江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上看,还存在创新基础相对薄弱,创新平台相对较少,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有待进一步壮大的问题。为促进苏南自创区一体化发展、高水平建设创新型省份,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创新资源集聚、平台载体建设、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给予镇江市大力支持。

马秋林表示,希望镇江市以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为契机,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通产学研合作的难点堵点,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着力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资源、培育科技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持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落实落细各项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为推动镇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加快江苏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