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7-28 08:03 的文章

号令催征,锻造精武专武“人才链”

编者按 7月上旬,云南省161名新任职乡镇(街道)武装部部长经过12天封闭式集中强化训练,并通过严格考核后奔赴工作岗位。组织新任职专武干部集中训练,是云南省军区落实《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工作规定》《民兵军事训练大纲》,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举措之一。

近年来,该省军区着眼强军目标,紧紧围绕新时代国防动员系统使命任务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专武干部“姓军为战”的使命意识和履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本期视点,我们一起聚焦云南省军区抓建专武干部队伍的探索实践。

选人——

坚持打仗标准,让“懂武装”适配武岗位

彪翠琳怎么也没想到,5年前从部队退役参加公务员公开招考,优先被录用为麻栗坡县下金厂乡武装干事,今年5月又被优先提拔使用,担任下金厂乡武装部部长,成为该县唯一的女武装部长。

记者探寻究竟,麻栗坡县委组织部给予了答案:“我们在公务员招录面试和干部提拔考察中了解到,她不仅考试成绩、工作实绩优秀,而且军事素质也比较过硬。”

“能不能带兵打仗,是选拔配备专武干部的先决条件。”省军区动员局参谋包铭告诉记者,云南地处边疆且自然灾害频发,专武干部作为带领民兵完成任务的一线指挥员,经常要第一时间“带兵打仗”。为保证民兵队伍在关键时刻拉得出、上得去,省军区与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云南省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实施细则》,对专武干部的选配和乡镇(街道)武装部的建设进行了规范,在专武干部的“入口”突出了打仗标准。

不会带兵打仗,就进不了武装工作这道门。记者了解到,全省129个县(市、区)在遴选配备专武干部时,均把懂武装、爱武装放在首位,除了优先选用已经安置的退役军人,还在公务员招录中优先录用退伍大学生士兵。据统计,全省现有的2800多名专武干部,有从军经历的共有1333名,占46.8%。

“俗话说,秧好得一半。把好了‘入口关’,专武干部姓军务军的底色越来越亮。”包铭介绍说,坚持打仗标准选用专武干部已在全省成为常态。各级严格按照《实施细则》和《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工作规定》,在选配专武干部时先由县(市、区)人武部提名,而后,军地共同考核考察,拟任名单报县委审批后,组织部门宣布党内任职,人武部宣布任职命令。同时,他们还推行“资格准入”制度,出台专武干部资格认证办法,由军地双方组成资格认证评审委员会,共同进行认证考核和评审。

培育——

坚持训用一致,让“嫩肩膀”蓄满新动能

“参加集训,课堂上学到了不少过去不懂的知识,课堂下与学员交流又学到了许多自己不会的工作方法,受益匪浅。”昆明市官渡区关上街道武装部部长杜春甫,聊起此次新任职专武干部集训,感慨颇多。

杜春甫虽是退役军人,但对国防动员工作了解不深。今年5月被选任为武装部部长后,对落实征兵、民兵整组等工作,一时还厘不清头绪。“这次集训学习太及时了。”他边说,边掰着手指细数收获:重温军营生活、学习理论知识、组织救灾演练……为期12天的封闭式集训,除了理论教学,一些聚焦实战的课目也悉数登场,通过淬火提升,让他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新任职的专武干部大多是武装战线的新兵,必须及时组织培训学习,让他们尽快进入战位。”该省军区领导介绍说,为帮助新任职的专武干部成为基层武装工作的“明白人”和“带头人”,他们严格依照《民兵军事训练大纲》要求,由省军区、军分区分别组织专武干部集中培训。记者看到,省军区组织的新任职专武干部集训围绕军事理论、基本技能、业务工作、组织指挥4类17个训练课目,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辅导、座谈讨论、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有效解决了部分专武干部认识错位、能力偏低等问题。

除了脱产集中学习训练,他们还坚持在任务一线历练专武干部。在临沧市,军地积极组织专武干部与边防部队、公安、武警开展联训联演,不断夯实和提高他们维稳处突、管边控边、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素质。在大理州,军分区组织专武干部与基干民兵一同轮训,让他们参与组织森林扑火、地震救援、抗洪抢险等应急救援演练,提升组织指挥和协调各方的综合素养。

德宏军地针对部分专武干部对边防法规和边疆民族政策不熟悉的实际,与市委党校、师范专科学校等7家单位建立人才共育机制,重点提高专武干部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芒市芒海镇人武部部长何勒门任部长之初,对边境法规政策不熟悉,人武部安排他到市委党校淬火,有效弥补了不足。2012年来,何勒门组织民兵多次参与处置边境管控应急任务,成功化解3起涉及民族团结的群众纠纷,妥善处理11起涉边违法事件。

履职——

坚持岗位实践,让“明白人”攀登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