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乡土人才”积极投身文明实践 “走
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开展到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如今在安徽亳州,通过实施“乡土人才+”工程,为乡土人才精准匹配各类创新资源,盘活放大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越来越多的“田秀才”“土专家”“新农人”等破“土”而出,他们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开展扶贫帮困、技艺传承、环境保护、移风易俗、带动群众致富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零距离”,做群众的贴心人,推动志愿服务乡土化,打造志愿服务、文明实践中心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卜允杰:为民当好“四大员” 坚守午收禁烧一线
乡土人才是引领“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连日来,亳州市谯城区张店乡积极组织农技人员、乡土人才卜允杰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零距离”服务群众,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卜允杰(右一)给果农讲解梨子套袋管理技术 张刘艳 摄
“现在正是西瓜浇水盘秧的时候,要抓紧时间收割小麦,及时给西瓜田地浇水。”6月3日,卜允杰到魏庄村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农民科学管理西瓜。
自午收午种以来,张店乡乡土人才卜允杰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的号召,主动奔赴在“三夏”生产一线,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做一名合格的蓝天守护员、午收午种帮扶员、科技种田指导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带头为民服务”宗旨。
卜允杰面对面指导如何科学管理西瓜 张刘艳 摄
卜允杰动员群众以保护环境,防止大气污染为出发点,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通过发放秸秆禁烧宣传单、交流谈心等形式,从科学角度面对面宣传焚烧秸秆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类健康等知识,及禁烧秸秆及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群众禁烧秸秆的意识,从内心自觉接受秸秆禁烧政策。
为抢抓农时,做好午收午种工作,卜允杰积极帮扶群众抢收抢种,实现以“以收、种促禁烧”目标,义务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家庭缺少劳力的农户联系收割机械,开展小麦装运服务,同时帮助已完成收割任务的农户抗旱造墒,协调播种机械,代购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做好夏季作物抢种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午收午种和秸秆禁烧任务。
作为乡土人才,卜允杰履职尽责,深入到午收午种生产一线,帮助农民分析农产品市场行情,提供农业种养业致富信息,指导农民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间作套种模式,面对面向农民群众讲解麦套西瓜、冬瓜、辣椒等在田作物夏季管理,及玉米、大豆、棉花等优质高产生产技术,提高农民午种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卜允杰进田头、入农户、到企业,宣传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全国“两会”报告要点,重点解读全面小康、社会治理、教育现代化、脱贫攻坚、健康中国、依法治国、实施乡村振兴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容,鼓励群众增强发展的信心,依靠自己的双手,苦干实干,勤劳致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刘锋:秸秆禁烧不放松 助农甘当“热心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乡土人才刘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午收和秸秆禁烧工作当中,以实际行动解困难群众难题,成为村民夸赞的“热心人”。
刘锋田间向驾驶员宣传秸秆禁烧 王亚萍 摄
“我一个老太太干不动活,孩子都在外地,好几年了都是大锋帮我收小麦,还帮我运回家,多亏了他呀!”双楼村化庄自然村70多岁的村民刘王氏感激地说。
刘王氏口中的“大锋”就是乡土人才刘锋,双楼村人人称赞的“私车公用”的热心人。自2010年注册了刘锋农机合作社以来,每年都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孤寡老人收种粮食,谁家需要用机器收割或者运输粮食,刘锋从没有拒绝过,他说:“家里正好有三轮车、收割机,邻里邻居谁需要谁用,都是小事。”
刘锋帮助孤寡老人收麦 王亚萍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