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巧做“人才+”文章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翔安区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通过“政策+”“平台+”“活动+”“服务+”系列举措大力招贤纳才
翔安产业园服务中心是翔安区工业园区“大管家”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和人才提供及时到位的服务。
会议室里,十一维度创始人余海箭在台上分享着自己的创业历程:“12年时间,如何将虚拟现实带入现实生活,又如何开拓更多的产品?”……台下,来自全区重点企业、“三高”企业、规上企业、“双百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记着笔记,频频点头,获益匪浅。
这是翔安区“人才服务月”系列活动的其中一场讲座,创新创业分享交流过后,还邀请专家向与会人员讲授了“关键人才梯队培养七步法”。针对辖区特点,6月以来,翔安区组织了包括人才政策解读、中小企业专项扶持政策宣讲、名师名校长论坛、名医论坛等多场活动,贴心服务辖区内的企业与人才。
一直以来,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翔安区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推进“群英领翔”人才计划,通过“政策+”“平台+”“活动+”“服务+”的系列举措,大力招贤纳才。
作为“岛外大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翔安人才工作的每一个“+”背后,是对人才政策的深入理解和对人才工作的创新运营,从而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作为领军型创业人才,余海箭将自己企业落户在翔安区创新孵化中心。他对翔安的人才工作感受颇深、获益匪浅:“正是有了这些强有力的支持,我们可以义无反顾地去创造奇迹。”
政策+
真金白银补贴让人才安心放心
“群英领翔”人才计划,顾名思义,是希望借助各种人才与智力支持,引领翔安发展振翅高飞。计划的基础在于各项政策,翔安区用“政策+”举措发挥叠加优势,真金白银的补贴让企业得实惠、让人才免去后顾之忧,安心放心地扎根在这片发展热土上。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翔安区对人才的补贴力度:2019年,全区共兑现13家“双百企业”的市区两级创业扶持资金2384.4万元,累计配租高层次人才公寓14套;为565名企业高技能人才发放津补贴56.55万元,为74名高校毕业生发放房租补贴29.35万元,发放60名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179万元。与此同时,还持续加大对骨干人才、基础性人才及技能人才的补贴扶持,落实高层次人才各类优惠政策,给予薪酬、租房、购房等补贴。
从2019年至今,翔安区出台不同领域的人才补贴政策,完善人才计划配套政策体系的同时,发挥了政策叠加优势——修订出台《翔安区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细则》,新增青年专才类型,对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高级人才分别给予每人每日最多5000元、4000元的工作津贴,并将安家补贴提高至最高100万元;修订出台《翔安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细则》,最高可享受一次性安家补贴120万元和薪酬补贴;出台《翔安区关于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翔创业就业政策的实施办法》,对入驻翔安辖区内的台湾青年创业项目按照台湾青年出资到资情况给予5万元至15万元的创业启动扶持资金以及营业场所租金补贴、居住用房租金补贴;落实《翔安区重点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细则(试行)》,发放第一批20名区重点产业人才薪酬津贴51.2万元。
平台+
多场景搭平台给人才充分选择
人才进入翔安,去哪儿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翔安通过“平台+”举措,多场景、多维度为人才提供大展拳脚、发挥智力优势的平台——无论是前沿产业,还是校企,或是乡村,都以不同的平台优势吸纳到了不同领域的人才,他们正在为翔安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不断的动能。
在前沿产业,翔安已经有了数字经济产业园暨核心组团“健康翔安智谷”。这个成熟的大数据产业平台已落地企业82家,注册资本总额达42.7亿元,其中核心组团“健康翔安智谷”更是已初步形成一个健康产业核心生态圈。这个平台目前已经聚集了来自医疗数据、精准医疗、基因检测、健康管理、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此外,出台《翔安区鼓励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扶持办法》,针对不同企业人才划分不同补贴类型给予补助。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翔安主园区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这个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有助于在产学研层面持续推进合作,吸引更多人才落户翔安。2019“海丝云创”国际丝绸之路(厦门)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论坛、“融合创新合作共赢”的翔台医疗健康创新项目对接大会的陆续举办,让更多人才看到翔安的发展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