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6-24 12:00 的文章

激发创新活力 共谋人才发展

激发创新活力 共谋人才发展

昨天,2020南京创新周·紫金山人才发展国际峰会正式开幕。图为“百校对接”成果项目签约仪式。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读懂城市创新,人才最有发言权;引领南京发展,人才最有驱动力。 

6月23日,是2020南京创新周专属创新日——创新型企业家日,当天,由2020南京创新周组委会主办,南京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江北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承办的紫金山人才发展国际峰会正式开幕。

记者了解到,这是我市首次举办人才发展峰会,并作为2020南京创新周的重点活动内容。峰会上,聘请南京国际人才发展战略顾问、专业大咖分享创新观点、一批“生根出访”人才项目和“百校对接”成果项目现场签约,展现了南京在创新名城建设的生动成果。

广聚人才,激发创新活力

古都金陵,历来人才荟萃,从“天下文枢”到“创新名城”,一古一今两张名片下,追求创新的基因不变,尊才爱才的城市气质永恒。 

去年以来,全市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创新名城建设大局,认真落实市委一号文件系列举措,扎实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创新人才集聚”等重点工程,广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记者了解到,此次峰会紧扣创新名城建设目标和创新周“读懂城市创新”主题,重点从研究传播人才发展前沿理论出发,邀请学界、企业界、投资界专家,开展主旨演讲、高端对话、平行论坛和专题研讨,探索人才与产业、资本、城市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指导推动南京人才工作创新实践。

本次峰会作为创新周创新型企业家日的“重头戏”,旨在以人才视角读懂城市创新、以人才集聚赋能创新发展、以人才生态铸就创新高地。

战略规划,共谋人才发展

“这是一次共谋人才发展的盛会,对提升人才理论研究传播,拓展人才工作创新实践,扩大人才发展交流合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何宪说,人才集聚是推动产业崛起的重要基础,人才驱动是引领创新蝶变的核心动力,人才改革是加速资源转化的强劲引擎。

南京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在统筹推进产业、人才、园区一体化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人才招引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创新载体与成果转化“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 

中国人才研究会也将在加强人才课题研究、加大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和南京深化合作、共同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表示,近年来,南京市聚焦创新名城建设,聚力高端人才延揽和地标产业发展,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连续三年围绕创新名城建设出台力度空前、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广大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校友经济、院士经济、教授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产教融通、产才融合的良好生态。 

“名城支撑名校,名校反哺名城。”多年来,东南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人才优势、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全力打造“环东南大学知识创新圈”,共同推进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建设,产出了一系列务实成果,为南京校地融合发展和创新名城建设作出积极探索和应有贡献。 

面对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大局,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和高校内涵式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聚焦创新、聚力人才是市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共同追求。东南大学将继续与在宁的兄弟高校携手一道,在人才供给、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等方面为南京作出更大贡献。 

城市创新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精深、技术领先、矢志奋斗的创新人才,也需要站在前沿、洞悉大势、指引方向的战略人才。今年,是南京“强富美高”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也是“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的谋篇之年,做好战略布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

南京主动担当、及早谋划。峰会上,南京聘请了10位专家担任南京国际人才战略发展顾问,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南京欧美同学会会长郭万林,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郭继军,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智联招聘CEO郭盛,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思爱普(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斌…… 

他们将为南京创新发展“建言献策”,为南京招才引智“量体裁衣”。

精准对接,达成一批国内国际人才合作项目

人才和成果的源泉通畅了,产业创新的脉络才能打通,城市发展的参天大树也将更加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