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6-03 12:02 的文章

激發人才活力動力匯聚發展勢能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雲南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由傳統的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而創新驅動實質就是人才驅動。

近年來,雲南省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不斷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破除制度藩籬,在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人才各方面創新模式、放權鬆綁,激發了人才創新創造的活力,營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人才發展生態,為雲南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截至目前,全省人才資源總量達到519.62萬人,比2010年增長1倍多,人才資源佔人力資源總量達到13.8%,人才密度為10.1%,人才貢獻率達18.02%。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繼2017年3名省高層次人才成功增選為“兩院”院士后,2019年,郝小江研究員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在滇兩院院士達到11人,位居西部地區前列。同時,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等各類人才實現大幅增長,雲南省2010—2020年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指標任務全面完成。

制度鬆綁激發創新活力

雲南大學生命科學中心楊崇林、張建團隊是一個人才聚集的一流團隊。兩位主要負責人是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入選“雲南省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優秀學者,17名研究員均來自國內外頂尖高校和科研院所。這樣的高層次人才聚集陣容得益於雲南大學在引才體制上的“鬆綁”。中心主任楊崇林說:“學校為我們招人開辟了綠色通道,人才通過學術委員會評審后,就可報送學校直接批准。”

近年來,雲南省出台多項政策對雲南大學人才制度改革給予支持,包括支持學校編制管理改革、自主聘用工作人員、推進專業技術評審改革和薪酬制度改革等。2016年以來,雲南大學累計引進各層次人才150余名,其中柔性引進院士6人,實現了學校高層次人才短期內的成倍增長。特別是2019年4月,省委、省政府聘任中科院院士方精雲任雲南大學校長,成為雲南省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改革活水源源奔涌,人才活力才能競相迸發。加快形成有利於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於競相成長的激勵機制,才能在“人才競賽”中佔據制高點、掌握主動權。

近年來,雲南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結合機構改革,將人才工作職能寫入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三定”規定,進一步強化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全社會積極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以“放權”和“鬆綁”為核心,一個個步子大、亮點多、措施實、投入高的人才新政頻頻出台,掀開了雲南人才工作改革創新的新篇章。

201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核心內容包括消除對用人主體的過度干預、保障和落實用人單位自主權、健全市場化社會化人才管理服務體系等。

2018年3月,“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計劃”出台,以人才新政吹響人才集結號。“兩個計劃”聚合和集中釋放全省所有人才支持政策和改革成果,在經費保障上,實行“疊加支持”﹔在編制管理上,實行“帶編引進”﹔在職稱職數上,實行“單獨核定”﹔在人才服務上,實行“特殊禮遇”﹔在政策支持上,實行“特事特辦”……目前已有1862名各類人才入選,他們正在雲嶺大地各條戰線上建功立業、實現價值。

據統計,近年來雲南省配套完善了100多項制度文件,以品牌整合、統籌聯動、政策銜接、活力激發4條路徑為抓手,推動雲南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深水區挺進,具有雲南特點、區域競爭力、閉環全面的人才政策和制度體系基本構建成型,雲南人才的制度優勢正在轉化為實際效能,人才品牌競爭力日趨凸顯。

配套完善100多項制度文件,以品牌整合、統籌聯動、政策銜接、活力激發為抓手,推動雲南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深水區挺進

柔性借智匯聚天下英才

人才工作,以用為本。近年來,雲南省實行更加開放、靈活的人才政策,多渠道開展“柔性引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為,為雲南省匯聚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

上海市退休教師王捷就是雲南省柔性引進的人才之一。2018年3月,借著臨滄市實施“引智入臨”“柔性引才”戰略的契機,他回到12年前曾經支教過的滄源民族中學擔任援建校長,兼任高二年級執行校長。一年多以來,和其他援建老師一起推動當地教學模式改革,手把手指導當地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為佤山的孩子圓夢大學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