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6-02 21:44 的文章

加強合作交流共同書寫成渝美術新篇章

加強合作交流共同書寫成渝美術新篇章

凌承緯 (受訪者供圖)

  人物名片:

  凌承緯,四川美術學院中國抗戰美術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教授,重慶現當代美術研究所所長,重慶市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出版有《四川新興版畫發展史》《畫筆下的尋找》《現實主義之路》《時代與藝術》《現實主義的選擇》等著作。

  前不久,川渝兩地文聯正式簽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文藝先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共同開展“沿著總書記扶貧的足跡——川渝藝術家助力脫貧攻堅採風寫生”“第三屆成渝當代藝術跨年展”等系列活動。

  其實,川渝之間的美術交流淵源深厚。不少重慶藝術家創作生涯的起步、成長階段以及取得的成就中,都閃耀著巴蜀歷史文化光芒。

  就拿羅中立的油畫《父親》來說吧。很多人都知道這幅畫是他在四川美術學院念書時創作的,而創作的靈感來自綿延於四川北部的大巴山,源於羅中立與大巴山農民結下的深厚情誼。但人們可能不知道,《父親》首次與觀眾見面就是在成都——1980年10月在蓉舉行的四川省青年美展上。

  “羅中立等杰出的重慶藝術家先后在成都設有工作室。多年來,他們活躍於成渝兩地,成為推動兩地文化藝術交流的領軍人物。”5月19日,川美中國抗戰美術研究中心主任凌承緯教授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專訪時說,成渝兩地本是一家,重慶直轄后,雖然在行政區劃上分開了,但兩地在文化上一直保持著緊密聯系。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成渝兩地美術家如何聯手延續曾經共創的輝煌,書寫新的歷史篇章呢?凌承緯向記者分享了他的觀點。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成渝美術深度融為一體

  採訪就從羅中立的《父親》談起。

  1980年10月,四川省青年美展在四川省展覽館舉行。寬敞的大廳裡,陳列著青年才俊們的500余件新作,其中,羅中立的《父親》受到觀眾青睞。

  “展覽開幕不久,《四川文學》的同仁打電話告訴我,整個成都都在談論《父親》。”凌承緯回憶道,當時他在重慶文聯工作,為了一睹展覽盛況,他特地坐了一夜的火車趕到成都。當他來到現場時,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父親》被裡三層外三層的觀眾簇擁著,不少人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應《四川文學》之邀,凌承緯在觀展當天連夜趕寫出評論《震撼人心的力量》。這篇文章也成為國內最早發表的關於《父親》的評論。

  成都的展覽結束不久,北京傳來《父親》在全國青年美展榮獲最高獎的消息。

  “很難說一些藝術家是屬於重慶還是成都。”凌承緯說,梳理至今仍活躍在兩地的藝術家,如羅中立、高小華、程叢林、何多苓、周春芽、龐茂琨等人的藝術經歷,會發現他們藝術之路上都有著鮮明的雙城色彩。

  這些藝術家都是川美培養出來的。數十年來,川美和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前身為西南師范學院美術系)培養的藝術人才分布在全國各地,集中於成渝。在川美、西師有求學、任教經歷的藝術家中,有不少人受邀到成都創辦美術院系,為推動成都美術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成渝兩地緊密的美術聯系,有其歷史原因。抗戰時期,重慶、成都一度成為中國現代美術大家內遷大后方的集結地。上世紀50年代,西南美術工作者協會在渝成立,后更名為中國美協重慶分會、中國美協四川分會、四川省美協﹔其后,四川省美協遷蓉。上世紀50年代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都的美術院系合並到位於重慶的四川美術學院,重慶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美術人才培養基地。

  1997年重慶直轄后,兩地文化交流頻繁。“成渝美術已深度融為一體,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凌承緯說。

  保持熱情互動

  美術交流愈加火熱

  採訪過程中,記者被凌承緯書桌上的一部紅色封面的畫冊所吸引。

  這本名為《時代印痕·四川版畫七十年》的畫冊,是2019年9月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書中收入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川渝兩地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版畫精品400余幅,可謂是一部具有很高學術性、藝術性的文獻集成。這本書的學術委員會主任就是凌承緯,編纂人員中亦有多位來自重慶。

  其實,成渝兩地共同書寫巴蜀美術史可追溯到30年前。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四川省美協特邀凌承緯撰寫《四川新興版畫發展史》。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四川省美協主席李少言撰寫了序言,稱該書是“四川省現代繪畫藝術領域第一本重要史料專著”。

  凌承緯說,重慶直轄后,尤其是近年來,成渝兩地通過共同書寫歷史、聯袂舉辦展覽等方式,加深合作與交流,推動美術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