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5-31 22:42 的文章

疫情期间中俄高校交流合作热度不减

  新华网西安5月30日电(记者 蔡馨逸)赴俄本硕博创新人才多层次培养机制如何衔接?联合科学研究如何深化?俄语中心如何运行?在西北工业大学召开的一场推动与俄罗斯高校合作研讨会议上,这些问题得到充分讨论和解答。

  “6月12日前,我们将完成本科联合培养计划;6月底,与喀山国立技术大学视频协商新的合作机制。”西北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兼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富利说。

  去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与喀山国立技术大学、莫斯科航空学院、萨马拉大学等多所俄罗斯名校签署了学生联合培养、共建联合研究中心、俄语中心等协议,获批了千万级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形成了有组织、成体系、大规模的对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张富利说:“面对国际形势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学校国际合作格局优化甚至重构迫在眉睫,对俄罗斯高校合作提挡加速恰逢其时。充分发挥中俄双方高校的学科优势,持续创新机制、深化内涵、提升层次是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和联合研究的应有之义。 ”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先后与280余所海外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亲密合作关系。

  疫情期间,西北工业大学积极组织对俄罗斯合作伙伴的防疫物资捐助,与俄罗斯高校各项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从未中断。4月14日,西北工业大学与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确认将在本、硕、博3个层面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学校组织多个学院申报国家俄罗斯公派人才项目,并积极面向俄罗斯高校开展硕博研究生招生工作,吸引优秀俄罗斯学生来学校深造。

  作为“三航”特色学院,动力与能源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与俄罗斯高校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为了推进与俄罗斯高校的合作,学院去年专门成立了交流中心。疫情期间,学院向喀山国立技术大学和萨马拉大学两所合作院校各捐赠了3000只口罩,传递爱心,助力战疫。

  动力与能源学院党委书记闫育周说,近年来,学院与俄罗斯高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推进,合作共赢趋势越发明显。俄罗斯高校具有技术积累优势,而学院在基础研究、集成创新、科研平台等方面占优,双方资源互补、互惠互利。

  目前,西北工业大学拥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2名俄罗斯高端专家入选中国政府国家友谊奖,现与莫斯科大学、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莫斯科航空学院、喀山国立技术大学、萨马拉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等18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

  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校长罗德斯科在给中国高校的慰问信中说,我们坚信,与中国高校以及整个中国学术界合作还将继续,该学术合作能够增强中俄两国的科研教育潜能,帮助两国优秀学子和青年学者们实现他们的梦想,为两国创新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完)

疫情期间中俄高校交流合作热度不减

疫情期间中俄高校交流合作热度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