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5-31 22:15 的文章

搭建民心相通之桥 筑牢人文交流之基——记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项目

搭建民心相通之桥 筑牢人文交流之基

——记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项目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

  甘肃省着眼加强人文交流互鉴,促进各领域务实合作,提升对外交往水平,于2006年启动实施了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项目,搭建起甘肃同世界交流合作的民心相通之桥。

  近年来,研习班项目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聚焦全省国际友好城市、聚焦人文交流,秉持丝路精神有力涵养了国际人脉资源,培养知华友甘力量,促进互鉴交流和互利共赢,已成为我省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精准选拔学员 服务开放发展

  交流员选拔培训立足于实现人文互鉴交流,助推民心相通,服务开放发展。坚持以项目为导向,以质量为牵引,由省政府外事办牵头负责,将招生指标分配到省直机关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由各单位推荐学员,省政府外事办统筹确定名单。

  在交流员国别选择上,注重服务甘肃对外开放和国家总体外交。优先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同时,借力中联部、外交部、上合组织秘书处、部分我驻外使领馆等对外资源优势,确保交流员国别的广泛性、行业的代表性以及合作的针对性,真正把有热情、有想法、有项目的外国友人邀请吸纳进来,让他们“奔着交流合作而来,带着友谊和项目而归”。

  自2006年以来,共有来自五大洲62个国家的335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商界精英代表参加研习班项目。他们亲眼目睹了新时代中国发展成就,聆听了中国发展故事,激发了推动合作的浓厚兴趣。

  交流员不仅仅代表个人,更代表着自己的国家;省政府外事办不仅仅代表着甘肃,更代表着中国。如何让远道而来的朋友感受中国的友好与尊重,省政府外事办坚持于细微之处着手,以人文关怀传递真情。

  尼诺·曼库索是加拿大沙威尼根市文化中心物流经理,当得知自己被选为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学员时,“心情非常激动”。但“一想到自己是加拿大的唯一代表,内心变得越来越焦虑。”当他抵达兰州入住公寓时,发现房间门上张贴着加拿大国旗,“一看到国旗,就感到无比的亲切。”尼诺·曼库索说,工作人员周到细致的服务,让我们感觉像是在自己国家一样。

  省政府外事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交流员的邀请录取一直到结业仪式后的送机等诸多环节上,大家精心做好每一个细节,真正以诚感人、以心暖人、以情动人,展示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文明友好。

  创新办班模式 提质量重成效

  一个月时间里,如何让交流员全方位了解中国、了解甘肃。省政府外事办坚持课程设置突出针对性,信息传递突出互动性,培训形式突出实践性,努力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

  授课方式上,邀请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和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专家学者作辅导讲座,系统介绍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族、宗教、外交和甘肃的风土民情、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突出宣传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课程英语授课率达到80%以上。就交流员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课堂研讨,邀请在甘工作的外国人参与讨论,让交流员多视角了解甘肃。

  实地考察是了解甘肃最真实最直接的方式。在省人大、省政协参观并进行座谈交流,使交流员对我国政治制度,尤其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选举制度、多党合作及民主协商制度有了全新认识;走进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体验了甘肃多样的民族风情以及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走访敦煌、嘉峪关、天水等历史文化名城,领略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及甘肃历史文化的悠久;深入城市社区和农村,了解基层社会治理、百姓日常生活以及农村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考察企业,感知中国创新发展力量和甘肃的无限商机……

  来自北马其顿共和国的交流员埃格瑞姆·穆塔扎尼说,“甘肃之行颠覆了我的认知, 这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谈到参加研习班的收获,来自尼泊尔的交流员彼喀什·达喀尔表示,通过乡村实地考察,了解了中国政府为脱贫攻坚所做的努力和采取的措施,以及甘肃省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是如何携手合作,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

  推进务实合作 同奏丝路交响

  每位交流员就是一座友谊之桥、联络之桥、合作之桥,每一期研习班的结业标志着更多务实合作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