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镇:“党建”按下人才“快捷键”
原标题:王村镇:“党建”按下人才“快捷键”
人才是发展之本,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近年来,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以强党建引领人才振兴,创新“党建+人才”工作模式,把加强党建引领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不断探索人才引进、盘活、培养和使用的新渠道、新模式,聚力提升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以人才工作升级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
全覆盖教育加强人才政治引领
过硬的政治素养是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基础。该镇发挥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作为强化人才政治引领的重要途径,依托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站、文化大院、党史馆、乡村记忆博物馆以及流动党校等教育平台进行集中轮训,利用学习强国、灯塔党建等系统加强个人自主学习,多渠道强化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红色教育,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
不仅用好现有教育平台,还积极创新教育载体、形式。近年来,王村镇举办了一系列、多层次的专业人才政治理论专题培训班。特别是在主题教育开展期间,针对后进党员,结合党员积分制管理,广泛开展“小灶帮学”,由党支部书记、党性觉悟高的老党员对后进党员进行帮带、单独辅导;针对企业党员,广泛开展“班组教育”,充分考虑企业三班倒的实际情况,推广以班组为单位开展主题教育的形式,做到两不误、两促进;针对各村流动党员开设“初心驿站”,村党支部将在村务工的流动党员、企业党员吸纳进来,为其提供学习平台和组织生活阵地,确保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
涵养基层党组织人才“蓄水池”
王村镇把发挥党员人才的示范引领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结合“头雁提升”“培源强基工程”等活动的开展,实施“在外人才回引计划”“雏鹰计划”,开展“三亮三评”活动,选拔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中的优秀党员回乡任职。
与此同时,注重完善村级后备人才选培管用机制,按“一岗双备”配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84名;将后备人才发展党员指标单列,并以村居为单位每半年对后备干部进行民主评议,优选后备人才跨村到镇挂职锻炼;对骨干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关注、跟踪培养,以此破解问题突出村、软弱涣散村、经济落后村党组织书记“后继乏人、青黄不接”难题。
目前,全镇通过从优秀人才中“聘”、从致富能人中“引”、从后备干部中“选”等多种方式选好配强了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其中有5名遴选村党支部书记驻村任职,有力推动了疫情防控、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中心工作落实,“头雁效应”取得明显成效。
搭建人才平台,拓宽引育渠道
把“双招双引”作为“一号工程”,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围绕耐火新材料这一主导产业,加快园区建设,新建、续建9个过亿元内资项目,助推山耐、嘉和2家企业获批市级工程实验室。全方位抓好人才金政37条等优惠政策落地见效,支持企业“靶向引才”。
发挥科技副职的桥梁作用,深化与济南大学产学研合作,与苏非院签约共建“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焦宝石分中心”合作协议,持续推动产才融合发展。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谋划校企交流对接会,举办规模以上40家企业的淄博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研修班;大力推进博士工作站多层次、宽领域建设,多渠道开展人才招引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