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5-26 03:08 的文章

人力资源,服务业,服务机构,人才,行业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就业和职业发展,为用人单位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提供相关服务的专门行业。根据人社部发〔2014〕104号《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中的有关界定,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招聘、职业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人力资源培训、人才测评、劳务派遣、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多种业务形态。

  按照机构的性质划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包括公共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公共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公共资源为支撑提供非营利性人力资源服务,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市场经营手段获取资源开展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伴随着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分配向市场配置改革的进程不断演进规范,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978—1991年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起步阶段,统包统配的人力资源配置制度逐渐被打破,政府部门开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开始出现。

  1992—2000年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探索阶段,人力资源服务形态逐渐多样化,互联网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影响初步显现。

  2001—2012年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阶段,人力资源市场逐渐开放,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和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

  2013年至今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阶段,法规政策制定提速,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正式形成,新技术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

  作为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服务业对促进就业、人才流动配置及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巨大作用。根据人社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96万家,行业从业人员67.48万人,全年营业总收入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5.2%、10.3%。

  结合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服务主体和服务形态,亿欧绘制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图谱如下图所示:

人力资源产业图谱。png

  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主要产业主体包括劳动者、用工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科技公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税务局等人力资源服务业相关监管机构5大类。

  其中不同行业、规模、性质的用工单位结合企业自身的人才规划和人才战略产生人才获取、人才管理、人才提升的需求。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