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5-16 18:33 的文章

做大做强本土人才“基本盘”

近年来,青海全省上下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加快建设“五个示范省”,各行各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急剧上升。为补齐人才这块短板,各地各单位在引进部分急需紧缺人才的同时,始终把本土人才作为推动地区发展最基本、最主要、最持久的力量,通过抓实人才专项工程,构建“育才、养才、用才”全链条机制等,大力发掘和培养本土人才队伍,做大做强本土人才“基本盘”,为加快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注入新动能。

完善政策体系,搭建施展才华“大舞台”

青海全省上下始终把留住和用好本土人才作为破解人才匮乏难题的根本任务,突出本土人才主体意识,尊重本土人才成长客观规律,通过加大专项支持、放宽标准条件等措施,持续优化升级人才政策,最大限度为本土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平台。

着眼人才政策顶层设计,构建起了以《青海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等政策为统领,大力实施“昆仑英才·青海学者”等8个专项为承载,《青海省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等措施为保障,30余项地区部门特色政策为配套的升级版人才体系,全面布局、系统发力。

注重从“引育”着力,扎实推进人才“本土化”。通过从市场选聘、引进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招考选调等方式,建立本土人才“蓄水池”。制定实施《青海省选调生管理办法(试行)》,坚持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行政岗位,选调国内二本以上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青海全省基层挂职锻炼。截至目前,青海省委组织部累计组织了20批常规选调生招录,共有3200余名选调生长期在全省各行各业和基层一线工作锻炼,并逐步成长为各条战线的工作骨干力量。同时,通过采取乡镇公务员考录职位不设专业限制、笔试不设开考比例等措施,进一步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制定印发《青海省校园引才办法(试行)》,发布《致青海籍学子的一封信》,积极吸引鼓励在外学生回乡发展,2018年返乡就业高校毕业生1.11万人,分别比前两年增加43%、13.9%;2019年12月,63家企事业单位组团式下高原、请英才,签约急需紧缺人才1200多人。扎实开展返乡入乡创业工程,每年安排省级财政资金1000万元对农村创新创业进行支持,引导广大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入乡人员创新创业。多年来,通过一系列人才本土化战略,一大批直接引进人才长期扎根青海,已成为地地道道的“青海人”。

着实为本土人才发展“减负”“松绑”。制定印发《青海省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首次在青海省党校系列增设人力资源培训专业,在各级党校及党政群团职工培训机构建立职称晋升专门通道,破解了党校人才队伍发展难题;首次在“三区三州”地区农牧、林草、水利行业实行基层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让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有了“双线晋升通道”,首轮评审共有195人取得“双定向”职称,其中县以下175人;首次在水利、林业、地勘行业启动正高级工程师评审;首次打破职业技能评价与专业技术职称评价界限,贯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互认渠道;首次实现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明确了55项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层级,避免了对相同领域、同等专业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交叉评”“重复评”;首次建立青海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组织开展继续教育课程备案、学时审核审验、学习档案生成等工作,充实了职称“最多跑一次”工作内容。

持续为人才创新创业“放权”“松绑”。制定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精简1/4的科研项目管理程序,修订33个职称系列评价标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比例提高到70%以上,2019年专利申请量达到5010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9.1亿元。不拘一格用好紧缺人才,推行“不看时间看业绩”的人才评价办法,为顶尖人才团队量身创设发展平台,不受行政级别、编制总量、岗位设置、工资总额限制。

加大培养力度,厚植改革发展“动力源”

加强对各行业领域本土人才发展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本土人才发展目标、培养计划、政策举措,持续加大对本土各层次人才的培养锻炼力度,着力打造一支教学名师、高原名医等系列本土“名”人才队伍,真正通过养好自己的“孩子”,培养一大批有家乡情结的本土人才。

着力在“育好人、养好人、用好人”上谋良策、破难题、拓新路。大力实施“青海学者”计划,评选支持5位扎根青海、创新突破、贡献重大的首批“青海学者”;大力实施“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重点围绕高原特色农牧、盐湖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需要,累计支持培养本地高层次人才544名,并将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人才纳入培养范围;大力实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支持培养中青年人才353名;大力实施“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实施精品培养项目110余项,为基层和重点领域输送和培训专业人才4000余人次;围绕“中国制造2025青海行动方案”,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采取举办各类技能竞赛、选派赴国内外关联企业委培等方式,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更多的“青海高原工匠”;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充分利用“田间学校”“农广校”等优势资源,推进新型职业农牧民和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大力培养使用“土专家”“田秀才”、唐卡画师、拉面匠人等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人才供需两个端口,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鼓励支持基层和各类用人单位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培训。玉树藏族自治州先行先试,探索出“订单班”培养本地水利人才的好经验,得到各地各单位积极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