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5-09 14:17 的文章

深化人才发展 助力鹤城振兴

  《2020年齐齐哈尔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解读

  东北网5月9日讯(于淼记者那鹏翔)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精神,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助力齐齐哈尔市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市委决定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纳入2020年改革任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亮点:

  ——将人才工作纳入全市中心工作,提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书记、市长“双组长”制。

  ——建立“双招双引”联动机制,将招才引智等同于招商引资,两者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

  ●将现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提格为市委领导下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实行扁平化管理,将人才领导小组决策提升为市委决策,高位推动人才工作。

  ●将人才工作作为重大战略纳入全市中心工作,建立双招双引联动机制,将人才工作和经济工作放在同等位置,12个重点产业主办部门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负责产业人才引进。将招才引智等同于招商引资,两者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对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或团队的单位,视同完成一定额度的招商引资任务。

  ●加大人才工作目标考核力度,科学设置考核形式和内容,简化考核程序,提高人才工作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人才工作考核情况进行通报。

  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建设

  ●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人才办)职能予以重新设计,明确由市人才办负责统筹全市人才工作,市人才发展与服务中心和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作为市人才办工作机构,在市人才办框架内行使各自职能,对外统一以市人才办名义开展工作。市人才办主任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任。

  改革人才发展资金使用机制●统筹梳理全市人才资金使用项目,设立市级“人才发展资金”专项,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并提出使用意见;对于各部门由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在不改变原资金使用主体、方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向人才和企业反映的普遍性、集中性、迫切性的需求上倾斜,集中资金激励和支持优秀人才、优质项目。保持市级人才发展资金每年1亿元投入规模,为各项人才政策落实及人才工作平台载体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人才使用与管理机制

  文章来源:本齐齐哈尔日报

  亮点:

  ——建立市场化人才评价和职称评聘机制,把权力充分交给用人主体,以企业薪酬和人才业绩作为认定标准,由用人主体自主评价,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自行开展职称评聘。

  ——拟于今年开始实施“丰羽计划”,每年拿出一定编制,助力重点企业和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招引人才。

  ——在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中实施“引擎工程”,培育一批专业精、潜力大、后劲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突破“名校优生”群体提拔瓶颈,可参照省委选调生政策提拔任用,拓宽年轻干部成长通道。

  实施人才分类评价

  ●加快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发挥市场、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充分给予用人单位人才评价发言权,由用人主体制定人才评价体系标准,主管部门认可评价结果并兑现相应政策待遇。

  深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

  ●贯彻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结合齐齐哈尔市实际制定职称评审工作指导意见,创新岗位设置及评价标准,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下放职称评审权限,由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开展自主评聘。

  继续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方式

  ●建立市级人才周转编制。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引进“丰羽计划”,按照“事业引进,企业使用”思路,使用市直单位5年后可用事业编制建立专用周转编,为企业引进急需技术和管理人才,在企业服务5年,由企业负责薪资待遇;服务期满后,可继续服务企业或回到事业单位工作,县(市)区可参照实施。

  同时,也可用于解决卫生、教育、文化等市直系统引进人才无法落实编制问题,县(市)区可参照设置。

  ●在无相应等级岗位或相应等级岗位无空缺情况下,经人社部门备案,可在原额定编制外,另设特设岗位,不受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专项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

  探索打破人才流动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