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5-09 11:01 的文章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陈元春 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曹清尧 荣昌区委书记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徐青 市科技局一级巡视员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李旭锋 西南大学党委书记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黄意武 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核心提示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把成渝地区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支撑。促进人才事业兴旺,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日前,围绕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重庆日报邀请到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元春,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市科技局一级巡视员徐青,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意武共同探讨。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陈国栋

  人才将发挥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重庆日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的重要意义?

  陈元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人才将发挥支撑引领的战略资源作用。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是建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支撑。

  从双城经济圈功能定位看,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亟须加大产业、金融、商贸等人才集聚力度,加快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亟须加快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和团队,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亟须提升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以人才开放推动改革开放;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亟须大量规划设计、生态环保、医疗卫生、文化创意等人才,从而让人才在流动和集聚中支撑双城经济圈建设。

  李旭锋: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成渝两地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人才是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的重要智力支撑。近几年,成渝地区为聚集创新人才资源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如推出重庆英才计划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举措,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新基建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方面,仍需要大规模的创新性人才资源,需要加紧引育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紧缺人才队伍。

  黄意武: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合理流动是推动资源有效配置的应有之义,人才高效集聚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推动人才发展是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一方面,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充分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建设“两中心两地”迫切需要大量优质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需要涉及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基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人才资源是各种生产力要素配置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人才引领发展潮头,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可助推成渝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更可以推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办好自己的事情 加强协同合作

  重庆日报: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谈一谈当前正在推进的人才协同发展重点工作及下一步打算。

  陈元春:前不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双方共同签署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市人社局也与四川省人社厅签订相关合作协议。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练好内功,推动成渝地区人才协同发展合作。一方面,促进“一区两群”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互补和交流互动,以“一区”带动“两群”人才协调发展。加快完善我市人才政策措施短板,加快推出“塔尖”“塔基”人才政策、重庆英才服务办法等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在成渝毗邻地区建立省级产业园,联合四川举办2020重庆英才大会,推动成渝专技人员职称、职业技能等级互认,推动“重庆英才卡”与四川“天府英才卡”对等互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