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注册制开启投行多渠道备项 定价承销临考 人才体系洗牌在途
原标题:创业板注册制开启投行多渠道备项 定价承销临考 人才体系洗牌在途
投行认为创业板的潜在项目来自于三个领域,一是从此前核准制或科创板渠道“退下来”的项目;二是本来有境外上市意愿但考虑在A股上市的项目;三是已有的创业板项目。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突然开启,正在给投行业务带来更大的改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在有关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讯息落地前,不少投行团队还在按已有的创业板框架筹备项目,而在新的口径下,申报和审核方式的变化也在对其展业带来新的影响。
据多位投行人士透露,从目前创业板释放的审核标准来看,部分此前在科创板冲刺中被迫撤材料的部分发行人有望迎来新的IPO机会。而目前创业板潜在项目的承揽目标可能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从主板、科创板撤回申请的项目,二是有境外上市意愿的潜在项目;三是正常推进的创业板项目。
虽然注册制改革下的新指标有望提升上市制度的包容度,但也给投行之间的竞争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投行在发行、定价、承销等环节将面临着更加高难度的考验,而这些环节的专业程度也将对未来的承揽业务带来直接影响,预计投行团队的专业需求程度将进一步得到提高,而现有的投行团队结构可能也将迎来洗牌。
投行集中研究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审议并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同时证监会、深交所相继发布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相关的配套规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不少投行人士对该政策在该时间点的落地颇感意外。
“今年新股发行改革的主线更多是新三板精选层的创设,改革本身会加大市场新股的供应量,如果同时启动创业板的改革,那么市场会存在一定的压力,而且对于改革节奏的把握难度也会加大。”北京一家上市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在有关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相关明晰要求的征求意见披露后,不少券商投行部门也对此紧急启动了研究和学习。
“虽然预计创业板会启动改革,但没想到会这么早,领导也开始组织大家学习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相关框架。”上述投行人士表示,“抓紧研究这个框架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摸清上市门槛并更加精准地筛查、提前沟通潜在IPO项目,二是可以及时地做成PPT发给客户进行参考。”
记者注意到,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投行业务领先的券商在4月27日次日就形成了有关创业板注册制的解读展示文件,并对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体系、发行承销、上市监管、交易等环节进行了全面解读。
有投行人士认为,目前不少券商对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相关意见更多集中在研究学习阶段,但伴随着规则逐步的落地以及和监管部门的沟通,一场围绕创业板项目的承揽竞赛也即将开启。
“因为消息比较突然,所以还在学习中,但从其中的一些要求来看,不少之前存在上市困难的企业都有机会成为发行人。”上海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改革消息落地第一时间我就发给了一个关系比较好的拟IPO客户,客户也在观望和研究。”
多渠道揽项
在研究政策的基础上,投行团队们正在多渠道地争取潜在的创业板项目资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多方信息获悉,目前投行团队认为创业板的潜在项目来自于三个领域,一是从此前核准制或科创板渠道“退下来”的项目;二是本来有境外上市意愿但考虑在A股上市的项目;三是已有的创业板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