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4-10 18:26 的文章

厦门全维度加速人才登鹭 密集推出人才政策大礼

原标题:打造优秀的人才生态环境 厦门全维度加速人才登鹭

2020年疫情影响已过半,数据显示,厦门的生产生活恢复程度指数位列全国第二,借助人才回流的活力,厦门已进入创新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2020年疫情影响已过半,数据显示,厦门的生产生活恢复程度指数位列全国第二,借助人才回流的活力,厦门已进入创新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而这一“满血复活”的动力,离不开厦门用重磅政策缩短引才的距离。在疫情期间出台的《厦门市实施柔性引进人才激励支持政策》明确提出,鼓励厦门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引进过程中,突破地域、户籍、社保等限制,采取“飞地引才”、人才租赁等诸多方式,为广大人才群体“云献计”提供载体平台。

此外,为了持续提升人才吸引力,厦门还全面推出“人才登鹭”行动,分层分类实施“金鹭”高层次人才、“银鹭”产业骨干人才、“青鹭”青年人才、“新鹭”优秀毕业生、“飞鹭”柔性人才等五大人才工程,策划“人才服务月”密集推出人才政策大礼包,营造“群鹭兴厦”的良好氛围。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厦门的创新氛围指数位居全国第12位,在所有对标城市中位列第一。创新氛围集聚人才。据统计,2019年厦门人口增长率高达4.38%,位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二,成为人才最热门的流入地之一。这意味着,厦门未来的可塑性较高,在新一线城市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在中国当下的城市竞争中,守住创新风向,并以扎实的产业为基础,持续吸引人才进入城市并扎根下来,是一座城市持续向上发展的源动力。从厦门坚持创新、持续性为人才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这个角度看,这个城市的未来发展潜力依然乐观。

为人才营造优秀的生态环境

在迈向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过程中,厦门不断夯实人才基石。数据显示,厦门2019年引育高层次人才600多名,柔性引进各类人才超5300名,接收毕业生5.1万人,全市人才总量逾90万人。

早在2010年,厦门就在全国率先推出旨在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双百计划”,自启动以来已引进上千名国内外专家来厦门工作。目前,“双百”人才创办企业的总估值已超过千亿元,涌现出了美图科技、盈趣科技、艾德生物等多家上市企业。

2013年,还出台了包括20个子计划的“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政策体系,理念之新、体系之全、力度之大在全国都处于前列。在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厦门也注重培育本土领军型人才和青年人才,一批青年人才创立的“潜力股”企业,如南讯科技、欢乐逛科技、舒榻智能科技等已初露锋芒,专利技术、市场占有、营收情况等都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培育一流人才离不开一流企业,厦门市大力培育和发展“三高”——“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重点企业,通过给予“三高”企业高管个税资助、骨干人才住房保障、放宽企业人才落户门槛等措施,加速人才培育进程。一年来,厦门市共认定“三高企业”2504家,兑现财政扶持经费75.3亿元,减税降费超过400亿元,“三高”规上工业201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就占全市规上工业的83.6%。“三高”企业已经成为人才快速成长的摇篮。

资本是人才创业的催化剂和加速剂,为满足人才企业融资需求,厦门首创了“双百人才企业板”,不仅兼顾了企业需求、利用了本地资源优势、培育了金融机构导向,也在服务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企业、金融和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

提及这项创新之举的由来,厦门市委组织部人才局局长卢寿荣表示,他们在关注人才群体成长中,发现普遍存在着资金困难的现象,“一来希望能够精准解决资金难,二来可以有效结合本地资源。”

两岸股权交易中心事业拓展部总监胡松说:“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是全国首批、厦门唯一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在政策方面有比较大的合作空间,能够结合实际需要为人才企业定制板块。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入驻板块,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也能帮助一些学者型企业、家族式企业以及技术入股企业解决了财务规范、股权改制方面的问题,为他们更快更好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