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3-28 07:52 的文章

臨沂城投集團人才戰略支撐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臨沂城投集團始終堅持將“人才戰略”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戰略”,積極推動人才與產業、人才與市場、人才與發展、人才與管理各環節相適應,通過建立一系列人才引進、選用、培養和提升機制,使人才總量大幅攀升,人才結構得到持續優化,人才建設取得亮眼成績。干部職工人數由成立之初5人增加到4000多名,先后引進高端人才104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02人,博士2人,培訓7240余人次,180人擁有中級以上職稱,117人擁有法律職業資格、注冊會計師等專業職業資格証書,8人先后在全國、省、市技能比賽中得獎,集團中層干部70%以上為“80”后,93%以上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大量青年同志脫穎而出,逐步打造了一支高素質、懂經營、會管理、善創新、年輕化的人才隊伍,為集團轉型升級、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高瞻遠矚,人才戰略夯實發展之基

2013年,為創新政府投融資模式和機制,做大做強市級平台,經市委、市政府批准,臨沂城投集團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基礎差、負擔重、任務多,一無周轉資金、二無盈利產品、三無核心產業,且還承擔了市級88%以上政府項目融資任務,尤其是國發〔2014〕43號文件出台后,面對嚴格的政府與國企融資分離底線,走市場化轉型道路已成為唯一選擇。如何盡快推動企業向業務多元、管理規范、人才專業、融資力強、競爭力高的復合型現代企業集團發展,已成為擺在全體城投人面前“難解卻必須有解”的重大課題。

實現改革轉型,既需非常之策、非常之舉,更需非常之人、非常之才。2015年以來,集團領導班子堅守創業初心,提出“改革轉型、二次創業”戰略,在做強城建投資、壯大資產規模的同時,緊緊抓住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戰略等歷史機遇,堅持以“四新”促“四化”,圍繞集團三大產業鏈,先后整合、組建和合作了20多個工程施工類、民生收益類、市場運營類企業,民生收益、市場運營、市政公共、片區開發、金融資本、文化體育等7個產業迅速膨脹,經營收入年均增加161%,經營性資產由20億元增加至400多億元。同時引進保利、中石化、富海、中交集團等32家戰略合作伙伴,培育實施了智能制造、綠色能源、信息科技等29個新興產業項目。

隨著集團業務種類不斷增加、產業版圖持續擴張,專業型、技術型人才嚴重缺乏,高水平、高素質人才儲備不足,人才隊伍與集團快速發展不匹配不適應等諸多問題愈加凸顯。對此,臨沂城投集團在繼續深化改革,全力破除制約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的基礎上,提出推進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探索創新選人用人機制,通過盤活人才“存量”、加快人才“增量”、提升人才“質量”、釋放人才“能量”,全面打造多層次、高素質、專業化、復合型的人才隊伍結構,為集團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海納百川,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轉型的城投,求賢若渴。發展的城投,海納百川。

為加快建立與集團發展戰略、經營管理、市場拓展等相匹配、相適應的人才隊伍,臨沂城投集團借助大型國有企業平台優勢、集團快速上升發展優勢以及個人廣闊未來前景吸引力“三大優勢”,通過社會招聘、校園招聘、高學歷人才引進等多種形式,主動出擊,廣開門路,選賢任能。率先面向臨沂市范圍內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公開遴選人才,11名來自不同領域、不同部門、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同志在城投的舞台上開啟了嶄新的人生篇,其中碩士以上學歷佔50%,有4名副科級干部﹔積極參與全省“名校人才直通車”,通過系列有針對性的人才引進策略和宣傳,搭建起集團與高校優秀人才互動了解的平台,儲備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高校應屆畢業生300余人,引進沂蒙優才等高層次人才104人﹔圍繞集團產業布局,分別與南京林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等多家高等院校簽訂合作協議,推動企業和學校實現“產、學、研、用”有機結合。

近幾年來,臨沂城投集團人才吸引力連年提升。截至2019年底,集團及70多家權屬企業員工勞動合同簽訂率100%、公開招聘率100%,近5年共引進各類專業人才63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99人,平均年齡30.1歲,有效滿足了集團高質量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求,有力促進了人才隊伍的專業化、年輕化。在集團轉型發展過程中,這些“新鮮血液”已逐漸成長為各領域、各版塊的骨干,成為城投集團大步邁向未來的堅實依托。

改革創新,釋放人才“紅利”

人才引得進,更要留得住、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