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1-17 02:03 的文章

衢州新闻

衢州新闻

11月5日,全省秋季人才交流大会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和杭州相比,丽水的区位、公共服务资源不占优势,科技型企业在招引高端人才上存在困难。”胡强是注册地在丽水的一家科技型企业的负责人,随着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浙江人才大厦先导区日前启用,他不再为此烦恼,“我们入驻后,不仅招才引智更方便,高端人才还能享受到杭州的同城待遇,非常感谢杭州和浙江人才大厦。”

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人才强省建设,在人才政策、平台、服务等一系列“组合拳”的推动下,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逐渐形成。根据省委人才办发布的全省上半年人才集聚情况分析报告,上半年全省新引进各类大学生39万人,同比增长52%。

然而,亮眼成绩的背后,也有隐忧。由于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区位交通等原因,各地人才发展不够平衡。杭州、宁波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分列全国前两位。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引才难、留才难问题始终存在。有的地方甚至不敢给优秀人才评高级职称,生怕评上就被挖走。

如何在做大人才基本盘的同时,破解人才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衢州新闻

提升人才服务覆盖面

聚焦关键小事,解除后顾之忧

作为官方“猎头”,缙云县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中心主任陈亚辉今年的脚步比以往更匆忙。今年以来,他和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企业先后赴香港、杭州、西安等地开展了10多场人才招聘活动。虽说有所收获,但陈亚辉一刻也不敢放松。“人才短缺是缙云工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大短板,我们引才力度一直在持续加码。”他说。

陈亚辉所流露出的担忧不难理解。和大城市相比,地处山区的缙云无论是工作条件、生活环境还是公共服务配套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有件事让他至今回想起来仍充满遗憾:“有家企业开出高薪引进一名工程师,但仅过3个月后对方就选择离职。原因很简单——工作之余无处可去,生活太单调。”引才的客观困难,反过来又影响当地企业的引才积极性。

如何跳出这个引才“怪圈”?位于缙云县壶镇的浙江晨龙锯床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丁泽林想出了点子。3年前,他在余杭区设立杭州晨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此作为企业的分支机构,进而吸引集聚人才。在实际运行中,有个烦恼却一直困扰着丁泽林。“由于在杭工作的人才面临住房紧张、子女转学手续较为繁琐、学校距离企业远等问题,有的人才为了子女学业不得不考虑离职”,他说。

缙云引才留才上的纠结并非个例。全省上半年人才集聚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在新引进的顶尖人才方面,杭甬嘉等地遥遥领先,均超过20人,最少的市只有1人。在新引进大学生“排行榜”上,杭州以“10万+”的增量一枝独秀,而最少的市仅有3000多人。

人往高处走。众所周知,大城市对人才有着强大的吸附效应,而这一效应很大程度上是由住房、教育、医疗等配套公共服务的优势带来的。“房子、车子、孩子、本子、票子这‘五子’看似小事,实则是引才留才的‘关键小事’,安心才能安业。”省委人才办负责人表示,从2018年开始,浙江就开始着力解决涉及公共服务的“关键小事”。

首先从省部属单位人才的同城待遇抓起。长期以来,省部属单位人才同城不同待遇问题比较突出,人才反映比较强烈。省委人才办经反复协调,明确各地出台人才落户、住房差别限购、子女教育、交通出行等服务保障方面的政策,原则上当地省部属单位高层次人才应享受同城待遇,并出台8项落实同城待遇的细化举措,受到了广泛欢迎。目前已累计为1000多名省部属单位高层次人才落实同城待遇。

一个问题解决了,又有新的问题冒出来。随着人才流动的常态化、用工方式的灵活化,很多人才的工作地和用人单位的注册登记地分离,不落户口、不交社保,这些人才也需要公共服务,怎么解决?只要人才有需要,就要想办法。

今年以来,省委人才办会同杭州、宁波出台了服务全省人才发展的政策意见,明确各地企业事业单位在杭甬分支机构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在省内其他设区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在公共服务方面可以享受杭甬当地人才同等待遇。会同嘉兴出台服务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政策,覆盖面更为广泛——推进各类平台、服务资源向长三角地区人才开放,实行长三角地区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直接认定为嘉兴高层次人才、在嘉兴工作的省外人才无需社保证明即可享受购房补贴优惠等政策。

打破行政壁垒,实现政策融通,将杭甬嘉三地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流动人才开放,让人才能安心地往“低”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