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3-19 05:54 的文章

国内知名留学公司招聘经理关于留学回国人才职业座谈分享

的

今年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一大批企业纷纷大刀阔斧,通过裁员等以减少开支,整体就业环境动荡不稳,将国民焦虑推向高潮,尤其是应届生,本想趁着最后“金三银四”的春招机会收到心仪offer,拿下学校过渡到社会的通行证,结果让人大失所望。除了应届生,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即留学生。一般参加春招的除了秋招考公考研失败的应届生,还有一批毕业时间与国内有出入的海归留学生。

这批学生被社会、家庭以及自己寄予厚望,尤其是职业选择,主要原因:一是教育投入成本较高,二是接触学习国外比较先进的知识,三是个体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所以他们对职业选择的要求会更高更理想化一些。

但在疫情的冲击下,留学生群体求职也遭遇空前危机,加上近年来留学生就业难问题频频成为焦点,因此疫情期间为帮助留学生解开职场困境,本期栏目频道特邀国内知名留学公司招聘经理杨老师就关于留学回国人才职业规划进行座谈分享。

杨老师毕业于国内双—流985名校科班专业背景,深耕互联网教育行业多年,在互联网+、医疗、国企和崛起的新兴行业都有广泛资源信息,至今已面试近万名海归留学生,深知他们的职业迷茫、职业痛点和职业规划等职场问题。

的

 

Q1:关于留学生回国就业竞争力大

杨:根据教育部官方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学生总人数为66.21万人,回国人员总数为51.94万人,2019年还在持续增加。10年前,人才流动状况是大约每7名中国留学生中仅有1人回国,现在是每7名中有6人选择回国,加上出国读书人数爆发增长,申请学校资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导致以往的海归“镀金”效应不断下降,留学生回国就业竞争愈发激烈,也成为近几年讨论的焦点。

Q2:用人单位招聘会看重留学生的哪些优势

杨:主要是“专业知识技能”、“创新能力”、“语言能力”,因为他们在海外接受更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及跨文化融合交流,所以对他们寄予“复合型人才”的期望会更高,更注重他们的学习能力,一体现在绩点,二体现在工作(实习)经验上,前者是理论学习后者是实践学习,后者是着重关注的。如果求职者有一份跟求职岗位匹配的工作(实习)经验,并逻辑清晰地展示工作内容,会大大加分。

Q3:目前留学生整体状况与单位用人需求有哪些冲突地方

杨:前面提到的相关工作经验这一点,是很多留学生欠缺的。在我接触的大量海归学生中,很多学历背景很好,但由于简历内容过于单薄、求职目标不明确、跳槽频繁、相关经验弱、没有突出自身亮点等因素与好机会擦肩而过,究其本质就是职业规划迷茫没有了解清楚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且不懂得展示自己、营销自己。企业对留学生寄予的期望是更高的,导致两者形成鲜明冲突,双方难以共赢。这是更主要的矛盾。其他的比如语言能力,不少留学生会偏向选择外企,学生对自己语言能力的自信与企业需求之间有脱节等。

Q4:留学生应该做好怎样的职业规划才能更好地进入职场

杨:留学生的优势就是国际化视野以及跨文化交流,劣势就是远离国内市场,难以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具体用人需求,造成信息迟滞。很多人国外学习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其实留学前没解决的职业模糊留学结束后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在求学期间除了学业,更要做好职业规划,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具体规划可以有以下方法:

  一是进行专业的职业测评,比如MBTI、霍兰德、DISC等性格测评,根据自己性格类型分析哪些工作岗位是适合你的。这是第一步。找工作跟找对象挺相似的,你要先了解自己才知道哪些工作、哪些人是适合你的,这样后续相处过程才不至于让自己饱受痛苦。

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要给自己贴标签,性格有内外向的说法,但是内向外向是没有优劣之分的。比如很多人认为销售是需要外向性格,实际上做得好的性格内向的销售大有人在,从全球数据统计来看,内向的销售业绩要比外向的更胜一筹。

 二是挖掘自己感兴趣的点,也就是嗨点。这个很困难确实,不然也不至于那么多职场人士对自己选择的方向总是持有怀疑。刨除那些异常坚定自己喜欢什么的人,大部分人如果挖掘不出自己感兴趣的点那么可以把自己不感兴趣不擅长的写下来,可以更大程度避免踩坑。

可以找一张纸,把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擅长的、不擅长的分别写下来。

如果不确定自己喜欢什么,那可以把自己不喜欢的、让你一想到就觉得做不下去的事情列出来,绕开这些坑去选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