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政策咨询 2019-09-18 08:32 的文章

四部门七措施!福建发文打通创新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台海网9月17日讯 据福建日报APP-新福建报道(记者 李珂) 针对高校和省属科研院所在创新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前,省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和人社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和省属科研院所创新发展政策贯彻落实的七条措施》,努力打通创新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根据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关于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和部署,在落实好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政策的基础上,针对调研中发现能够立即着手解决的问题,《七条措施》采用打政策“补丁”方式予以进一步补充完善。”省科技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七条措施》主要包括七大方面:

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措施——

《七条措施》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作为国有资产的转让价值评估方式。明确规定,高校、省属科研院所将其持有的科技成果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给国有全资企业的,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给非国有全资企业的,由单位自主决定是否进行资产评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明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后,可在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机构能力建设和人员奖励。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试点开展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以市场委托方式取得的横向项目,单位可与科技人员约定其成果权属归科技人员所有或部分拥有;对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新增职务科技成果,单位可与科技人员共同申请知识产权,赋予科技人员成果所有权。

明确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活动是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形式。高校、省属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活动取得的净收入视同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可留归本单位自主使用,并按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规定实施奖励。同时,对职务科技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界定。

放活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使用——

高校、省属科研院所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境)学术交流合作经费同一般性的出访,实施导向明确的区别管理。改进高校、省属科研院所会议管理。只要符合预算要求,决算在报销范围内,会议地点不强制限定在政府指定采购酒店。

赋予高校、科研院所财政科技计划项目配套经费使用自主权。对于高校、省属科研院所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自筹经费的管理使用,由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

高校、省属科研院所可根据科研活动需要,自主选择固定岗位、短期聘用、第三方外包等多种形式,聘用科研财务助理为科研项目实施提供经费管理和使用服务,其服务费用可在单位业务费、相应科研项目劳务费或间接费用中列支。

实行横向项目经费自主规范管理——

推行高校、科研院所横向项目自主管理。高校、省属科研院所根据科研活动需要,研究制定横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自主确定使用范围、标准和分配方式,并作为评估、检查、审计等依据,实行有别于财政科研经费的分类管理方式。横向项目结余经费可全部奖励项目组成员,或由单位统筹用于开展研发活动。

明确横向项目在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中的结果运用。科技人员承担横向项目与承担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在业绩考核、职称评定中同等对待。符合政府购买服务条件或社会委托获取的财政性规划类、专题调研类、科技服务与管理类项目,按横向项目管理。

优化职称评聘和人员招聘机制——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自主培养或引进科研人才。高校、省属科研院所无论自主培养或引进的科研人员,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3)、中国发明专利金奖(排名前2)、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排名前2)及福建省高层次人才中的特级人才和杰出人才(A 类人才)和领军人才(B类人才),聘任时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不受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自主招聘。高校、省属科研院所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或符合我省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的人才,可采用直接考核方式公开招聘。对于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科辅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等条件限制。

规范单位科研绩效工资管理——

科技及相关奖励。省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专利奖、标准贡献奖奖金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单位按照不超过主办单位奖励额度给予获奖人员的配套奖励,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限制,不纳入总量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