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年电子签名的基本内涵及政策
电子签名的基本内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的规定,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电子签名的出现是为解决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法律障碍,即电子文件的签字盖章问题,因此它并非是传统书面签名的数字图像化。通俗地讲,电子签名可以理解为通过密码技术对电子文档进行的电子形式的签名。
基于电子签名法的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电子签名产品通常需要采用加密算法、身份认证和时间戳等技术手段,来保证原始签约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未篡改性。
数字签名应满足以下五个条件:(1)签名是可以被确认的(2)签名是不可伪造的(3)签名是不可重用的(4)签名是不可抵赖的(5)第三方可确认签名但不能篡改。因此,数字签名功能包含的了鉴别的功能。
一般数字签名包括三个过程:
1、系统初始化过程:生成数字签名方案用到的而所有参数
2、签名生成过程:用户利用给定的算法对消息产生签名s=Sig(m)
3、签名验证过程:验证者利用公开的验证方法对给定消息的签名进行验证,得出签名的有效性。Ver(s,m)=0或1
图表 电子签名原理
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电子签名政策环境优化
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认证等是电子商务立法中的重要角色。自2004年我国颁布电子签名法后,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建立工作稳步推进。各类电子商务活动对电子合同的需求变得愈发强烈,《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电子合同在线订立流程规范》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均明确了电子签名的法律地位和使用规范,为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的应用推广创造了必要条件。
与此同时,政府机构在政务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为完善电子政务内网的建设和优化网上公共服务的流程,正在成为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的积极践行者。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核、身份认证、电子签章、电子归档”等方式,在加快推进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未来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